大皖新聞訊 “今年,我還要再資助兩名學生,現金我都準備好了。”7月25日上午,滿頭銀發的許連生老人從房間里拿出一萬元現金,笑著對大皖新聞記者說。這是他第五年資助大皖·陽光學子。連續助學,也是這位七旬合肥老人用自己的方式,彌補兒時輟學的遺憾。
許連生為陽光學子準備好的1萬元助學金。
幼年因貧困輟學,成了一輩子的遺憾
許連生,今年70歲。他出生于廬江縣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7人,許連生是老大。那個時候,生活拮據,但許連生的父親還是覺得,“家里至少把一個孩子去讀書,認認字吧”。許連生成了幸運兒,被送入學校。
但這份幸運沒有持續多久。許連生上三年級時,父親因為一場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這個困難的家庭,再也無法支持許連生求學之路。他草草輟學,在家里務農。
“我是很想讀書的,當時也是實在沒辦法,那時很無奈,也很遺憾。”許連生回憶道。
成家后的許連生為了生計,和妻子到合肥來擺地攤賣鞋墊和一些日用品。后來,許連生輾轉到北京擺攤做生意,但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那時候帶著孩子到北京,沒有地方住,后來又把孩子送回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留守兒童。分別的時候,隔著火車玻璃,看著他們哭,撕心裂肺。”
助學金已備下,今年資助2名陽光學子
未能讀書,成了許連生的遺憾,但他卻養成了一邊查字典,一邊看報的習慣。
許連生書桌上有一本字典,遇不認識的字就立即查一查。
7月25日,走進許連生的書房,一張張舊報紙被許連生整齊地碼放在書柜里。案頭放著當日最新一期《新安晚報》,攤開內頁,正是大皖·陽光學子的故事。
“2020年開始關注到你們大皖陽光助學行動,看到那些孩子啊,就想到了自己幼時想上學的情景。”許連生說,他撥打電話聯系上記者,表達了想資助陽光學子上學的想法。
也就是從那年起,許連生每年都通過大皖新聞資助兩名陽光學子,每人5000元,今年已是第五個年頭。
“過年的時候,兒子女兒各給一萬塊錢紅包,我就留下來做公益,其中一萬塊錢專門為大皖陽光助學活動準備的。”許連生拿著1萬元現金告訴大皖新聞記者。
考慮到上大學路途遠,除了每年資助一萬元外,許連生還會額外再打幾百元路費給陽光學子。
“大皖陽光助學活動辦得很好,我也就是盡自己一份心意。”許連生說,自己不抽煙,不打牌,平時沒什么開支,“人吃夠了,穿夠了,幫助別人不是應該的嗎?幫助別人,自己也有好的心情,又能給家里子女后輩做個榜樣。他們將來有好的生活后,也要盡量去幫助別人,這也是我們家的傳統。”
“為別人做點事情,我很高興。”作為大皖陽光助學活動一名資助者,許連生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我們都要努力地做。能做下去,就盡量做下去。”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殷子昂 實習生 曾波 金迎樂 馬詩昀 攝影報道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