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企有所需、警必有應”,安徽省公安廳高度重視,出臺《安徽公安機關“為民為企為項目”20項措施》,部署優化網絡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蕪湖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率先“亮劍”,積極響應,多措并舉,護航助企高質量發展。
歲末年初,各類休閑零食銷售迎來一波高峰,對于一些以線上渠道為主的電商食品企業來說,除了緊盯上揚的營業額之外,他們也在留意惡意投訴的線索,希望通過“報團取暖”的方式,移交給公安機關偵查。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從2022年底至今,蕪湖弋江公安網安部門偵破了多起以網購食品有異物為由,多次敲詐電商食品企業的案件,其中一起案件入選全國打擊整治網絡謠言10大典型案例。
網購大量活體面包蟲用于敲詐
2022年12月的一天,當蕪湖警方在山東棗莊一處房屋內找到24歲的魏某時,他的頭很快低了下來。2021年大學畢業后,魏某為了方便快捷賺錢,他想到了在網購食品內摻雜異物,以此實現敲詐商家的目的。
2022年3月開始,魏某先后購買三只松鼠、好想你、鹽津鋪子、良品鋪子、百草味等店鋪的食品,將前期購買的食物變質后放置已購食品內,以食品安全為由敲詐商家,并稱“如果你們不解決,我就投訴了”。截至2023年11月,他共作案30、40起,獲利3萬余元。
一家食品電商企業的人士告訴記者,對于消費者正常維權,按照《食品安全法》以及企業內部的的索賠流程及標準,是可以得到及時的處理。但不惜掉包、參假以虛假投訴等手段實施惡意索賠,對企業傷害還是比較大的,他們曾遇到過一位要求索賠79次的人士,讓企業備受困擾。這類索賠人在購買商品后,將正常商品掉包為假冒偽劣產品,或對涉事商品進行人為故意“改造”,如往外賣食物里塞頭發、放蟲子等,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威脅商家。
“蟲子、石子、頭發是異物最常見的類型。”安徽知名食品電商三只松鼠法務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2年底,他們接到一起投訴稱,其在購買的肉松內發現了蟲子,要求一定的經濟索賠,并威脅商家要將相關照片發布到網上。“當時我們和專家、供應商、生產廠家聯系,認為不可能出現這一情況,于是選擇了報警。”該人士稱,這也是他們首次尋求蕪湖弋江網安部門的幫助。警方介入后在嫌疑人家中發現,其網購了大量的活體面包蟲,將它們塞入各大企業生產的食品中,借此勒索牟利。
不僅如此,為了造成商品嚴重質量問題從而要求賠償,一些嫌疑人還購買了大量專業設備。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年初哈爾濱警方破獲的一起網購惡意索賠案,該案團伙成員用打孔機、膠水、電鉆、真空機等工具,向網購的食品包裝內放置異物,再重新進行密封,累計非法獲利達80余萬元。
有時候明知道產品沒有問題,為何有的商家還會選擇賠償?有電商企業人士告訴記者,這是利用商家想盡快處理避免影響店鋪銷售息事寧人的心理。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索賠人往往很懂法律。
記者了解到,《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金額不足1000元的,賠償1000元。他們往往單筆只會索要幾百至一千元,如果商家去報案,一般也會被按照購物糾紛對待,達不到立案的標準。
警方介入串聯出多起案件
這些看起來不大的小事,對于企業來說卻感到十分頭疼。2023年3月27日,三只松鼠報案稱,有多個賬號在購買公司食品后以食品安全問題為由要求退款,公司進行了三次退款,合計2000余元,但在退款中發現為同一收款支付寶賬號,因此懷疑有人以食品安全為由對企業進行敲詐。
雖然報案時涉及金額不高,但經過警方大量串并案調查卻發現了蹊蹺。蕪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網安大隊偵查發現,該支付寶賬號實際使用人是劉某嫻,通過人物關系拓展、資金流分析另一作案嫌疑人李某,進一步研判后發現劉某嫻和李某是“00后”情侶,兩人關系極為密切。
在對兩人網上活動和資金流穿透過程中,警方發現受害人包括“武漢良品鋪子”“上海來伊份”“五芳齋”“鄭州樹上糧倉食品”等多家知名食品電商企業,梳理疑似涉案資金50余萬元。2023年4月1日,在掌握充分證據后,弋江警方于江西贛州市將犯罪嫌疑人劉某嫻、李某抓獲歸案,并發現第三人劉某潤的妹妹劉某玉涉案。
結合前期偵查發現,三名犯罪嫌疑人分工明確,職能交叉。其中,嫌疑人劉某嫻、李某二人首先在天貓、京東上購買食品,郵寄至貴州畢節市和江蘇常州市,嫌疑人劉某玉負責常州收貨,食品到貨后在包裝內放置蟲子、塑料棍、霉菌等異物,然后重新密封造成商品有嚴重質量問題的假象。
嫌疑人劉某潤和劉某玉拍照后在小紅書發帖,最后再向商家發送照片或視頻,用小紅書發文截圖進行恫嚇,并配合話術進行敲詐。如果商家對賠償提出異議,劉某嫻、李某就以向12315舉報、不刪帖、微博、抖音曝光等方式要挾,對商家進行敲詐。許多商家無奈選擇妥協,向他們進行“賠償”。
隨著警方的介入,真相浮出水面。目前案件三名嫌疑人已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已移送起訴,這一網絡敲詐勒索案也入選了公安部全國打擊整治網絡謠言10大典型案例。
助力企業減少直接經濟損失超百萬
大皖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類涉網犯罪往往面臨報案金額低、立案難等諸多問題,事實上在實際偵辦的過程中,警方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在一些食品電商企業看來,如果這類問題得不到處理,對企業以及行業的傷害都是很大的,極大影響了企業的品牌和信譽。
蕪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網安大隊長黃陽告訴記者,在偵辦此類網絡敲詐案件時,從辦案單位到具體辦案人員等存在一些顧慮,因為民事維權的司法實踐和刑事敲詐勒索認定這一塊的界限其實很模糊,萬一嫌疑人口供拿不下來,整個案件就可能走不下去。因此警方始終保持大膽推測,小心求證的態度,對于企業提供的相關線索仔細甄別,調查取證并固定證據,將消費者合理的維權予以排除,以實際行動治理網絡環境。
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三只松鼠、良品鋪子、洽洽、百草味等數十家企業在蕪湖成立“食品行業品牌維權聯盟”,共同抵制惡意索賠等違法犯罪活動,表達了對蕪湖公安維護企業信譽和形象工作的充分信任。2023年9月,蕪湖首個“網絡安全線上警務室”在三只松鼠企業掛牌試運行,進一步暢通通報預警、報警求助、溝通服務渠道。記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針對三只松鼠股份有限企業的惡意投訴索賠同比下降40%,每年為該企業減少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00萬以上,間接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隨著國家保護支持民企發展、嚴厲打擊網絡犯罪等政策的密集出臺,惡意敲詐等違法行為正成為各級公安機關重點打擊的對象。黃陽也表示,他們希望以受理三只松鼠案件為契機,傳遞出侵犯企業權益涉網犯罪“露頭就打”的信息,當有其它企業遇到被侵犯利益的情況,也可以直接向警方反映。下一步,他們還將關注惡意敲詐背后通過網絡售賣教程、圖片等灰色產業鏈,不斷維護公平清正的商業消費環境。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