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我現在在電影院的路上,這一周時間,我都在趕著路演,與觀眾見面!”12月22日19:30分左右,安徽省碭山籍導演張中臣接通大皖新聞記者電話時,仍在馬不停蹄地忙碌著。12月21日,他導演的電影《最后的告別》登陸全國院線。
熊孩子張中臣微博截圖
電影《最后的告別》是張中臣處女作,把故鄉碭山放進了電影里,他站在很遠的地方回望故鄉,電影是他和過去交流的方法。在張中臣的心里,《最后的告別》是他獻給故鄉碭山和時代的一封情書。他用影像記錄下那個特殊年代的鄉村生活,用白牛、田園、破碎家庭等意象書寫著對土地的深切眷戀。這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段關于情感、家園與生命的深刻思考。
張中臣出生在碭山縣程莊鎮的張莊村,他是家里的老三,有哥哥和姐姐,媽媽是農民,爸爸是村里的語文老師。張中臣是走南闖北碭山人中一員,他有著傳奇的勵志經歷。青年張中臣技校畢業之后,去工廠打工,每天重復著機械的工作,實在受不了了就去北京投奔哥哥。當時,懷揣著電影夢的哥哥正在北京電影學院做保安,張中臣剛到北京就住在電影學院的保安隊宿舍。從“蹭課”開始喜歡上電影,張中臣開啟了“晚上上班、白天上課”的北電保安之旅,一干就是四年。期間,他不斷地學習進步、嘗試實驗、進修提升,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之后,堅持走上了電影路。
在2021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上,張中臣憑借影片《最后的告別》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情長片兩項榮譽。從“北電保安”到導演,張中臣攜電影《最后的告別》逆襲成了最佳導演,這一路走來的艱辛和堅持,讓人感受到的是勵志、積極向上和振奮人心。
從真實生活出發,用藝術的方式銘刻時代,《最后的告別》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封遲來的情感信件,寄給每一個在故鄉與遠方之間徘徊的人。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