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2月11日,淮南市田家庵區(qū)安成社區(qū)71歲的陳廣秀老人因為貧血、頭疼,又在孫女門冉陪同下,到醫(yī)院里看病拿藥。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老人是因為捐腎救兒子留下的貧血、頭疼癥狀,她對此沒有絲毫后悔,因為她不想讓家散了。
家人相伴時光最幸福。
家庭連遭變故難上加難
陳廣秀家住的房子是征地拆遷還原房,客廳南邊的落地窗很大,午后的陽光透過玻璃射進來,讓屋里暖暖的。兒子門傳輝因為身體免疫力低怕感冒,坐在窗前曬太陽還戴著口罩。
孫子門冉和奶奶陳廣秀坐在沙發(fā)上,門冉拿出給奶奶新開的藥,拆開藥拿看里面的說明書。“我們家現(xiàn)在就三口人,母親為救我捐了腎,如今身體也不好,每天是女兒照顧我倆。”門傳輝說,父親在2015年查出患有腦癌,8個月后就去世了,此后他成了家里的頂梁柱,沒想到2022年5月,他總是出現(xiàn)嘔吐等癥狀,到醫(yī)院檢查確診為尿毒癥。
門傳輝每個月都要到醫(yī)院透析,2000多元的透析費用讓這個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我們都沒有正式工作,為了給兒子治病,我這一把年紀了,只能到外面打點零工來貼補。”陳廣秀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家附近有一個小作坊,她每天到作坊里撿廢料分類,作坊主人每月給她1700多塊錢。
為能照顧父親,門冉也在初中畢業(yè)后就沒有繼續(xù)讀書,回了家。
孫女門冉在給奶奶陳廣秀看藥品說明書。
為救兒子母親去做配型
雖然門傳輝每個月都做透析,可病情卻越來越重,陳廣秀看著兒子被病痛折磨,經(jīng)常躲到?jīng)]有人的地方難過流淚。她不想讓兒子看到,不想給兒子心理上增加負擔。
2023年2月,醫(yī)生給門傳輝做進一步檢查后,說需要做腎移植手術(shù),否則有生命危險。如果等醫(yī)院提供的腎源,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而且他的身體狀況不一定能等到有腎源的時候。
“一顆腎源花費巨大,術(shù)后排異反應也較大,若是有直系親屬能提供腎源,花費能減少很多,后期器官排異反應風險也小。”陳廣秀聽了醫(yī)生的建議后,當即決定自己要給兒子捐腎,用自己的腎救兒子。
2023年9月,陳廣秀帶著兒子到省城一家醫(yī)院做配型。由于親屬腎移植的特殊性,醫(yī)護團隊既要確保供腎者的安全,還要確保腎移植的受體沒有腎移植手術(shù)的禁忌證,所以術(shù)前的檢查評估需要全面和細致。相較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供腎移植,親屬腎移植需要通過非常嚴格的倫理學審批,而且考慮到陳廣秀已年近七旬,審核把關(guān)則更為仔細嚴格。終于,經(jīng)過幾次血型置換,母子二人配型成功。
母子倆坐在窗前曬太陽。
成功捐腎換來家人幸福
配型成功后,陳廣秀格外高興,她知道自己將要給兒子第二次生命。面對母親這份沉甸甸的愛,被病魔折磨都未流淚的門傳輝忍不住流淚了。
“為了保證身體健康,能夠在兒子手術(shù)時給兒子提供一顆健康的腎臟,我那時每天競走鍛煉,日常飲食由一日三餐兩大碗飯改為一小碗,晚飯盡量不吃,杜絕葷腥,減輕腎臟脂肪。”陳廣秀說,2023年12月,經(jīng)過醫(yī)生仔細檢查評估后,確定她的健康狀況和腎臟功能良好,具備捐獻腎臟進行移植的條件。
2023年12月21日,醫(yī)院給這對母子實施了親屬腎移植手術(shù)。麻醉蘇醒后,陳廣秀第一句話便詢問兒子的情況,得知手術(shù)順利,她眼含熱淚。
“再過10天,兒子換腎就整整一年了,看著他現(xiàn)在恢復挺好,我很高興。”面對記者的采訪,陳廣秀說著又牽過兒子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接著對兒子說:“你是我的孩子,即使拿我的命去換你的健康我都愿意,你要好好活著,家不能散,你的孩子需要一個健康的爸爸。”
陳廣秀還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手術(shù)后,自己的身體沒有完全恢復,現(xiàn)在肚子還腫著,每到天陰時刀疤處就痛,因為身體吸收不了,營養(yǎng)不夠造成了貧血、頭疼。現(xiàn)在不能再出去打臨工貼補家用了,好在政府為兒子辦理了低保,孫女門冉今年也滿18歲了,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工作,家里的收入雖然不多,但一家三口能守在一起,感覺就是最大幸福。
被母親牽著手很溫暖。
記者手記:
大愛無言,大美無華。陳廣秀這位普通的農(nóng)家婦女,雖說不出什么感天動地的言語,但她的母愛,她的無私付出讓人感動至深,她的大愛之舉也感動了社會。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為不斷培育道德先進典型,發(fā)揮身邊好人榜樣作用,淮南市田家區(qū)開展身邊好人評選活動,陳廣秀被評為2024年上半年“田家庵好人”稱號。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文/圖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