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孩子回信說現在知道曹沖稱象、亡羊補牢的故事了。”近日,王平(化名)高興地對民警說。王平是馬鞍山監獄一名服刑人員,這是他寄給孩子100多封書信換來的成果。
王平孩子的回信。
11月28日,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王平妻子作為同案犯也被捕入獄,留下年幼的孩子和祖父母相依為命。
“孩子太小了,沒了爹的照顧,又沒了媽的關心,性格變了很多,打電話也不愿意和我說話,我知道孩子在怪我。”王平曾這樣對管教民警傾訴心中的苦悶。
王平在閱讀。
為了幫助王平,民警多次找他耐心談話,告訴他要想做出正面的鼓勵,只有多讀書,找到溝通的辦法。于是,王平重新拾起書本,從兒童故事到教育指南無一不讀,他希望找到與孩子溝通的鑰匙。
王平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畫作。
為了在孩子面前“刷存在感”,管教民警建議王平多寫信加強聯系。鑒于孩子年幼且識字有限,王平便將書本中的人生哲理、歷史故事以及閱讀心得,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作,以此進行溝通。
隨著時間推移,王平不知不覺已寫下百余封家書。他的堅持也有了回報,孩子對父親信中的故事產生了興趣,開始在回信中詢問更多的故事,甚至主動分享自己的學校生活,這讓王平感到無比欣慰。王平意識到,盡管身在高墻之內,但通過閱讀,他依然能夠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引導。
“我余刑還有十幾年,等我出去的時候,孩子已經二十多歲,甚至可能已經結婚了,我要多讀書再多寫一些東西,平時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可以拿信件當個念想。”王平說。
服刑三年有余,王平坦言自己犯罪皆因缺乏文化與法律知識。服刑期間,在監獄組織的讀書活動上,他廣泛涉獵各類書籍,不僅重新明白了做人道理,更渴望將所學知識與孩子共享。
在最近一次親情會見中,王平的孩子也來了。這讓他萬分激動,改造的勁頭更足了。“孩子年紀漸長,我必須學更多更廣的知識,才能和他分享,也算是把刑期變為學期了吧。”
其實,王平的案例是馬鞍山監獄教育改造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馬鞍山監獄始終堅定踐行“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教育改造主線,開展各類讀書活動,充分發揮讀書在提升文化素養和凈化心靈的重要作用。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通訊員 郭麗 曹文龍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