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微塑料……這些“新污染物”具有種類繁多、危害性大、治理難度高等特點。11月22日,大皖新聞記者從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該廳會同省有關部門推動新污染物全過程風險管控,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據介紹,新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是化學物質的生產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洗滌劑、絕緣材料、塑料增塑劑等可能含有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作為常用的藥物,可以通過人體代謝,或者醫院、制藥廠的廢水等途徑進入環境;微塑料則來源于各種塑料制品的分解等。這些新污染物可能通過不同途徑進入人體和生態系統,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目前,安徽省生態環境部門已完成2022年和2023年度全省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摸清全省重點行業化學物質的生產使用情況,為下一步開展新污染物環境監測、風險評估和管控提供了基礎數據。同時,指導督促全省65家生產使用重點管控新污染物企業嚴格落實管控措施,全面淘汰短鏈氯化石蠟、十溴二苯醚等8種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使用和進出口。
結合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成果,安徽選取典型化工園區、危廢處置場、畜禽養殖場等典型區域開展新污染物監測試點。目前已完成樣品采集和測試,正在進行數據匯總分析。
此外,指導各市選取典型行業、重點企業或工業園區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促進形成一批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綠色替代、減排和治理的示范技術。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