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在一處建筑工地工作的武先生,無意中發現一枚銅鏡,在被證實是文物后,遂將其送至當地博物館,記者10月28日從五河縣博物館獲悉,該枚銅鏡為宋代銅鏡,館方為此給武先生頒發了捐贈榮譽證書。
五河博物館館長徐波與捐贈者武先生。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市民武先生在五河縣一家建筑工地工作,近期無意間在工地內撿到了這枚銅鏡,之后,他拒絕了他人私下收購的意圖,10月中旬,直接將銅鏡捐贈給五河縣博物館。
武先生捐贈的這枚銅鏡銹蝕嚴重,直徑約10厘米,厚約0.2厘米。鏡面微凸,呈雞心形,內區拱形鈕,外區素平,鏡體稍厚,鏡鈕左側有銘文:“湖州真石家念(廿)二叔照子”。在我國古代,鏡多以青銅材質制造,又名“鑒”;因宋太祖趙匡胤的祖父名趙敬,為避名諱而將“鏡子”改稱為“照子”。據史料記載,唐宋時期的湖州地區盛產銅鏡,石家銅鏡在當時可謂是行銷海內外的熱門產品。該銅鏡既是文物,也是研究江淮地區經濟文化史的重要實物史料。
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辦理相關入庫手續后,接收了這枚銅鏡,并對武先生頒發了捐贈榮譽證書。
10月28日,五河縣博物館館員沈珺介紹,這枚銅鏡在五河出土還是相對少見,“市民主動有意識把文物捐贈到博物館,對于這樣保護文物事業的舉動,我們很支持、很感謝”。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