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直到在工地暈倒,48歲的彭現金才發現自己患有先心病。因妻子癱瘓在床,12歲的兒子小星(化名)成為他唯一的陪護。
在術前談話時,小星一直趴在爸爸肩膀上哭。“出于關心,主刀醫生陳彧問我孩子多大了,感覺個頭和年齡不相符,接著又拿聽診器聽了聽,這才發現孩子也患有先心病。”提起手術的經歷,彭現金非常感激。
目前,彭現金父子倆都已經順利完成了先心病手術,當地醫院還為他們減免了醫療費用。
一年前,陳彧通過人才引進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來到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工作,牽頭成立了心臟中心,把最頂尖的心臟外科技術帶到了安徽。隨著優質醫療資源的梯度平移,他和團隊把技術帶到了省二院的托管醫院靈璧縣人民醫院,不斷提升當地心臟疾病的診療水平。
關鍵詞:幸運
“陪護男孩”被醫生發現患有先心病
“我當時在工地上干活,突然就暈倒了,送到醫院檢查后發現心臟有個‘窟窿’。”彭現金是宿州市靈璧縣雙李村居民,因為發病比較突然,被緊急送往靈璧縣人民醫院救治。
作為省二院的托管醫院,靈璧縣人民醫院隨即聯系省二院心臟中心對彭現金開展了會診。
“我們對患者病情進行了全面的評估,他的心臟有35mm的房間隔缺損,患者需要接受體外循環下房間隔缺損修補手術治療。”省二院心臟中心主任陳彧表示,他們第一時間帶著體外循環設備和手術團隊前往靈璧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術前談話時,一個男孩趴在患者肩膀上哭泣。“小朋友不哭了,你今年多大呀?”出于關心,陳彧試圖安慰這個一直陪護爸爸的孩子。當得知孩子的年齡是12歲時,他立刻拿起了聽診器,聽了聽孩子的心臟。
“這個孩子看著只有八九歲,而且十分瘦弱。”通過聽診,陳彧發現孩子的心臟有收縮期雜音。經詢問,陳彧得知孩子平時體弱、活動后容易疲勞。隨即經心臟彩超檢查,小星也確診患有先心病。
專家兩次前往靈璧為父子倆開展手術
擇日,陳彧再次帶隊前往靈璧為樂樂進行心臟手術。
“術中,我發現了這個孩子的心臟畸形和他父親基本上是一樣的,而且,患兒的心臟畸形更為嚴重。”提及當時的手術過程,陳彧回憶說:“如果不及時手術,會嚴重地影響他的生長發育。”
歷經兩個小時,小星的手術順利完成,當晚即脫離呼吸機輔助呼吸。
陳彧(右)為患兒進行手術中。
陳彧表示,術后,小星的生長發育會有明顯改善,“將來個子會長高、會長胖,這對孩子的一生來講都非常的重要,對他這個家庭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
父子倆的病情一直讓陳彧非常牽掛,他日前又專程前往家中看望他們。
“孩子,你知道這個藥怎么吃嗎?一次半片,不能多也不能少,要記住啊。”陳彧拿起隨身攜帶的聽診器依次放在父子倆胸口,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關鍵詞:幫扶
不斷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梯度平移
作為國內知名心臟外科專家,陳彧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2023年底,入職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牽頭成立了心臟中心,把頂尖的技術和診療理念帶到了安徽。
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梯度平移,通過托管靈璧縣人民醫院,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派駐專家200余人次、融合推行“科室托管”制度、成立“名醫工作站”、打造博士名醫多學科診療中心……通過省二院的對口幫扶,靈璧縣人民醫院通過了三級綜合醫院評審,也是目前全縣唯一一家三級醫院。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靈璧醫院(靈璧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浩介紹,該院年均開展手術1.5萬臺次,其中三四類占比45%,外轉住院患者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
協助當地開展兒童先心病篩查
推動基層醫院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接力賽,幫扶工作不僅要“供血”,更要“造血”。
“如何能培育好當地醫療衛生隊伍,讓先進的技術留在當地,是我們幫扶工作的初衷。”陳彧表示,成立心臟中心是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提升心臟內外科診療水平的有力舉措,未來也將把這一模式延伸至靈璧縣人民醫院,通過學術交流、技術培訓等真正帶動當地心臟學科的發展。
先心病的早診早治是關鍵,目前靈璧縣已經啟動兒童先心病篩查工作。“針對先心病篩查,我們提出了一些指導意見,下一步將根據靈璧當地需要,深入學校,把先心病的孩子都盡可能地篩查出來,讓他們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救治。”陳彧說。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婉馨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