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外貿再創新高。
前三季度進出口總值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00億元。
今年以來,安徽進出口總值逐季抬升,各季度進出口分別為1902.7億元、2077.3億元、230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3%、6.2%和4.1%。
從排位上來看,安徽外貿進出口總值從上半年的全國第十,進位到前三季度全國第九。
全年能否保住第九位,受到外界關注。
其實,更值得關注的是安徽外貿的韌性。
這當然源于以汽車產業為代表的產業競爭優勢在不斷顯現,也源于安徽企業由產業升級而驅動的布局全球市場的“內生化”出海動力,突出表現就是,民營企業占安徽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已經達到50%以上。
有了這樣的“基本盤”,排位的短期波動并不足懼。因為從長期來看,外貿拼的就是產業競爭力和企業活力。
外貿主力軍是誰?
10月15日,第13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
展會是連接國內國際市場的重要紐帶,是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渠道。“多年來,我們一直通過廣交會等國內外大中型展會進行推廣宣傳,以產品質量優勢打開國外市場。”位于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安徽巨邦香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薄荷產品研發、生產與產品應用的企業,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也將借助廣交會進一步擴大業務渠道,加強合作洽談,更好展示企業形象,推廣新產品。
在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下,安徽外貿依舊展現出較強的韌性與活力,國際舞臺上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安徽企業身影,民營企業表現尤為突出。
來自合肥海關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安徽省民營企業進出口3149.3億元,同比增長4.8%,占進出口總值的50.1%;國有企業進出口1613億元,同比增長3.7%,占進出口總值的25.7%;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519.9億元,同比增長12.7%,占進出口總值的24.2%。
在今年的廣交會上,不少企業感覺到了歐美市場“升溫”。“從廣交會的客商構成能看出來,除了東南亞客商,歐美的客人正在多起來。參展的過程中,不少歐洲客商對我們新研發的光伏板清洗機器人很感興趣。”安徽振達刷業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負責人張夢妮說。
歐美市場持續回暖拉動外貿增長。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安徽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歐盟、東盟、美國分別實現進出口846.5億元、720.8億元、71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7%、4.1%、7.4%。
此外,民營企業正積極開拓多元市場。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安徽省民營企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414.3億元,同比增長4.2%;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819.8億元,增長2.5%;對拉美地區進出口295.5億元,增長14.2%。
汽車出口全國第一,但不止汽車
從數據上看,機電產品無疑是安徽外貿的“頂梁柱”。前三季度,安徽省機電產品出口2951.3億元,同比增長11.8%,占出口總值的70.3%。
“近年來,安徽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開拓國際市場力度不斷加大。”合肥海關副關長姜開源介紹,前三季度,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汽車出口增長強勁。
數據顯示,目前,奇瑞海外銷量已經占總銷量近五成。前三季度,奇瑞累計銷量175.3萬輛,其中,出口達到82.9萬輛。
奇瑞集團各品牌之所以能夠獲得“全球熱愛”,與技術創新的強勢賦能息息相關。奇瑞在全球布局了八大研發中心,為不同國家、不同市場用戶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前三季度,安徽出口汽車68.11萬輛,同比增長29.5%,出口量居全國第一。
不止汽車。越來越多的安徽外貿企業立足自身優勢,堅持靠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激發外貿新動能,為全球客戶提供創新優質的產品。
前三季度,安徽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分別出口316.9億元、25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6%、11.9%。同期,安徽省集成電路、鋰電池、電動汽車、液晶顯示板出口分別增長9.6%、7%、272.2%、44.7%。
依靠科技創新,安徽外貿產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不斷拓展海外市場。此外,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的背后,也離不開惠企政策的落地。
“我們出臺促進安徽外貿質升量穩18條措施,其中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壯大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制定具體支持措施。”姜開源介紹,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痛點,簡化減免稅辦理流程,開展《征免稅通知書》“一次辦理、多次使用”模式試點,企業可根據進口實際集中辦理多票貨物的減免稅手續。同時,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大量進口的真空、防光、防塵包裝等設備、原料不適宜在口岸開拆查驗的實際困難,深入推廣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改革,將原本在口岸查驗的高新技術貨物,調整至目的地企業的無塵車間執行檢查,將原先3天至4天的口岸監管作業時間壓縮為零。
擴平臺+暢通道
近日,在蚌埠綜合保稅區施工現場,挖掘機、推土車和運輸車等大型機器井然有序作業。
7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蚌埠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1.26平方公里,這是安徽省第六個、皖北首個綜保區。
“綜保區來了,企業能獲得什么利好?該如何用好用活政策?”日前,在蚌埠海關業務窗口,蚌埠國顯科技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前來咨詢相關業務,“近年來公司生產的觸摸屏、液晶顯示模組等主力產品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對于需要回國內維修的產品,主要采用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維修后再出口,不僅需要辦理進口許可證件,還需要繳納進口稅款,維修周期長、成本高。”
蚌埠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綜保區封關運作后,這一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該公司可以依托綜保區開展保稅維修業務,與以往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維修相比,保稅維修模式在商品準入、通關效率、稅收政策等方面均有較大優勢,可以免除進口許可證件和全部進口稅款,降低海外產品售后維修費用,進一步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今年以來,為推動綜合保稅區提升開放能級,開發綜合保稅區出區空車智能識別功能,實現卡口自動驗放,時效提升83%;開展保稅與非保稅貨物區內直轉,節省企業物流成本,通關時間壓縮90%;推動奇瑞等國產車變速箱區內保稅維修業務落地,與上海海關建立跨關區保稅展示交易聯系配合機制,支持企業發展‘保稅展示+跨境電商’新模式。”姜開源說。
對外開放平臺是“安徽制造”鏈接全球市場的重要窗口。
蕪湖港擴大開放三山港區通過國家口岸辦現場驗收,8月5日首艘國際直航船舶順利入境;蕪宣機場臨時開放貨運功能順利獲批,目前已開通蕪湖—河內、蕪湖—仁川兩條國際貨運航線,9月26日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批復同意蕪宣機場繼續臨時開放;合肥空港口岸增設為藥品進口口岸和合肥空港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通過驗收;前三季度,中歐班列(合肥)發送去程企業定制班列330列,同比增長5.8%。
安徽不斷拓寬對外開放通道,也為外貿創新高提供有利的保障條件。(據江淮觀察微信公眾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