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全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三個整省試點省份之一,我省將二輪延包整省試點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一號任務”。日前,記者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以來,我省積極穩妥推進整省試點工作,延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截至9月底,今年到期的437.1萬農戶共簽訂延包合同416.2萬份,占到期農戶數的95.2%,按期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標任務。
今明兩年,全省約有1100萬農戶二輪承包到期,占農戶總數的90%左右。今年5月,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整省試點工作方案,配套出臺了試點工作辦法,以及政策50問工作指引。省農業農村廳還建立延包工作半月調度機制,建立處級干部包保聯系延包試點工作制度,對今年到期的27個縣(市、區)在政策落實、程序規范、合同網簽等方面加強一對一的指導督促,延包任務不完成,包保任務不脫鉤。為加強宣傳培訓,省農業農村廳還部署開展“省級培訓到市縣、市級培訓到鄉鎮、縣級培訓到村居、鄉鎮培訓到村民組”的四級聯動培訓。
在延包試點工作中,我省牢牢堅持延包原則,以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為基礎,以戶為單位開展延包,不得隨意改變集體所有權界限,不得推倒重來、打亂重分,不得回避矛盾搞“一延了之”,不得強行收回農戶承包地搞“反租倒包”。
對于無地少地農戶,我省還探索出“地、利、崗、保”相結合的四種延包路徑。“地”,就是在保持土地承包關系不變的基礎上,把集體機動地、依法收回土地、開荒地等優先分配給無地少地戶;“利”,就是對于無地少地戶,鼓勵引導他們流轉其他農戶土地耕種,村集體給予一定的租金補貼;“崗”,就是對于愿意就地就近務工的無地少地農戶,提供公益性崗位;“保”,就是對于沒有發包土地或無地少地戶不具備土地經營能力的,安排納入社會保障。
我省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全省1200萬農戶的延包任務。明年,我省有80多個縣(市、區)二輪承包到期,我省將進一步加強工作研究,從宣傳培訓、政策落實、經費保障、部門協同、風險防范等方面全方位進行謀劃,確保明年整省試點工作平穩有序,順利完成。
安徽日報記者 許昊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