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0月15日,在位于合肥市濱湖新區的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濱湖會展中心站B出入口,市民許濤使用智能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順利為愛車“續航”。近日,這個安徽省最大公共交通配套電動自行車充電站正式投運,站點共設置了35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可同時服務350輛電動自行車。
可同時服務350輛電動自行車充電
現場可以看到,該智能電動自行車充電站就位于濱湖會展中心站B出入口外的廣場內,一排排嶄新的充電樁前整齊擺放了數百輛電動自行車。“我住在附近的濱湖康園小區,工作在廬陽區四牌樓附近,工作日選擇‘電動自行車+地鐵’的組合通勤模式。現在有了這個充電站,坐地鐵前把車子停在這里充電,回程時就“滿電”了,真是很方便!”許濤稱贊道。
據統計,合肥全市目前登記上牌的電動自行車數量近400萬輛。隨著近年來合肥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地鐵逐漸“聯網”,騎車轉乘地鐵成為不少市民解決出行和通勤“最后一公里”的新方式。不過,合肥市乃至全國不少地鐵站周邊均出現了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占用行車道、堵住人行道等新問題。
為了徹底解決“頑疾”,方便市民出行,進一步提升電動自行車的充電安全性,合肥供電公司和方興社區共同合作,利用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濱湖會展中心站外約1300平方米的閑置空間,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提升,于今年10月初正式建成并投運安徽省最大公共交通配套電動自行車充電站。
“站點共設置了35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可同時服務350輛電動自行車。往來市民手機‘掃一掃”二維碼,1元左右費用就可以順利‘續航’。充電過程中,無論您身在何地可以隨時在手機上關注充電進度,更便捷安排自身出行計劃。”充電站技術中心工作人員說道。
車輛充滿電后系統自動識別、自動斷電
對于市民最關心的充電安全性,和市面上常見的普通充電樁相比,該智能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有技術優勢。據介紹,該智能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統一接入智能管理平臺,使用過程中充電持續穩定,具有過流、短路、漏電“三重”保護。車輛充滿電后,系統自動識別、自動斷電,杜絕過充電風險,最大程度提升安全系數。
“預計站點平均每天服務電動車超千輛。我們和合肥供電定期對站點進行聯合巡視,及時更換損壞設備,檢查并更新滅火器等設備,有序引導往來市民有序停放車輛,安全平穩充電。”方興社區錦繡地黨總支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劉冬梅說。
今年以來,合肥供電、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方興社區等單位共同在市民充電需求量較大的科學大道、望湖城、濱湖會展中心等軌道交通站點,建設并投運了三座智能電動自行車充電站,更加方便市民完成電動自行車和軌道交通的“無縫對接”出行,同時也服務周邊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需求。
截至今年9月底,合肥供電公司累計在全市近百個居民小區、大型商超、辦公場所等地,建成投運800余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可服務超8000余輛電動自行車同時充電。并計劃進一步加快充電樁布點建設工作,年內將累計投運充電樁超1000組。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通訊員李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