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0月14日上午,暖暖的秋陽照射在位于六安老淠河邊、淠河路與小東街交口處的、介紹六安悠久人文歷史的文化墻上,也照在宋家保師傅的毛筆筆尖。最近幾天,他和另一位工友一起,按要求給該″文化墻″東面刻字重新描漆,用毛筆蘸綠色油漆一筆一畫、耐心地去“書寫”,預計10月15日可以結束這項作業。
大皖新聞記者現場看到,宋家保師傅站在約2米搞的人字梯上,一手拿著油漆瓶子,一手拿著毛筆,聚精會神地在石質刻字上重新描漆,原有的油漆也是綠色的,但已經暗淡下去了,重新描寫后,又鮮亮了起來。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六安文化墻建于一二十年前,是一組介紹六安市悠久人文歷史的石刻建筑(當地人俗稱“文化墻”),既有人物造型,也有文字介紹,這些文字都是石質刻字,刻字經過綠色油漆描繪,方便市民和游客閱讀。“這些字還是2022年描過的,現在又不怎么鮮亮了,兩河局(口語,即:六安市城區新老淠河綜合管理處)”要求我們重新描一遍。”“我們是兩個人,從大前天(10月11日)開始干的,中間停了一天,本來計劃今天描完的,因為同事有事沒來,所以要到明天才能結束。”宋師傅說。
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描字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需要基本的毛筆書法技巧、體力和耐力。關于這一點,宋師傅也很有感受。他說:“淠河兩邊有很多石質刻字,有的刻在大石頭上,過一段時間就要重新描一遍,我都干了幾年了,有經驗了。”“我家在西郊平橋鄉高皇村,30歲的時候,我就愛寫門對子(春聯)到處送,那時候時興這個。在這兒描字需要一筆一畫,認真重新寫一遍。”
大皖新聞記者看到,因為宋師傅提筆描字需要站在人字梯上,描一段就要移動人字梯,而且是在綠化帶最里面,移動起來也不是很方便。對此,他表示一直很小心,必須注意安全作業。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采訪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