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古往今來,婚姻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這種傳統習俗逐漸演變成奢靡浪費和攀比之風,給百姓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天長通過倡導文明婚俗、加強榜樣引領、完善村規民約等方式創新移風易俗,以文明婚俗見證美滿幸福,以時代新風塑造時代新人,治理成效十分明顯。
400“名嘴”宣講文明婚姻
當小滿遇上“520”,美妙的愛情故事更增添了一抹甜蜜色彩。前不久,在天長市婚姻登記服務中心,一場“引導青年婚戀觀 倡導文明新婚俗”活動吸引了不少前往登記的新人們駐足停留,活動旨在引導新人們身體力行,做新時代文明嫁娶新風的倡導者、傳播者和實踐者。
“紅白喜事要報備,整酒斂財不討好。移風易俗新風氣,全民參與好志氣……”在天長市楊村鎮橋南村,這是家家戶戶都知曉的“順口溜”,在移風易俗實踐中,該鎮通過創新“順口溜”等方式,讓文明新風入腦入心。
2024年9月11日,天長市仁和集鎮開展“村規民約我踐行”主題宣講活動。
近年來,該市充分發動以當地模范好人、百姓名嘴、文化達人為主體,人數達400人的宣講隊伍,鼓勵他們深入田間地頭和大街小巷,通過講故事、拉家常、話變遷以及地方戲表演等形式傳播傳遞新型婚俗觀,受眾達30多萬人次。
此外,天長市還探索建立抵制高額彩禮志愿勸導隊伍,成立抵制高額彩禮志愿勸導隊96支,摸排未婚適齡青年信息,到適婚青年家中,耐心宣傳婚事新辦理念。期間,共發放“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倡議書6890份,志愿者同群眾促膝交談,講解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現象帶來的社會危害,獲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給陳舊陋習戴上“緊箍咒”
高額彩禮,讓“禮”變成了“利”,扭曲了婚姻和愛情的本質,還產生了許多社會危害。“我身邊有不少家庭,之前為了所謂‘面子’去湊高額彩禮,這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這種現象帶來的危害可不能小瞧!”采訪中天長市川橋村村民老周說。
不久前,一場“文明婚俗微宣講”活動在天長市鄭集鎮川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講解員通過以案釋法和分發文明婚俗倡議書等方式,就村民關注的話題開展互動交流。
2024年5月9日,天長市仁和集鎮民法典主題公園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村民劉阿姨告訴大皖新聞,不久前兒子和準兒媳勸說雙方父母,協商一致,把彩禮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圍內,原先的20桌婚宴減至12桌,原先的流程也砍了一半。一場婚宴下來,熱鬧氣氛沒有受到多大影響,但光餐飲煙酒支出就少了近1萬元。
據介紹,2020年以來,天長市陸續制定了《天長市農村自辦宴席監督管理辦法》、《天長市移風易俗四項保障措施》、《天長市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紅白喜事公約》等管理辦法,施行“五推行兩不準”,即推行日常隨禮“新三辦”、推行紅白喜喪報備辦、推行婚宴正餐一餐辦、推行喪事簡單辦;推行喪事文明辦;不準大操大辦,不準違規隨禮。
天長市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系列創新做法,讓群眾自覺自發抵制陳規陋習,切實減少“餐桌上的鋪張、舌尖上的浪費、車隊上的排場”,推動形成婚事從簡、婚俗從新。
將移風易俗送進“家門”
“一個有著良好家風的家庭,往往能夠理性對待彩禮問題,既是對婚姻的尊重,也是對文明的守護!”全國最美家庭、安徽省文明家庭李宏祥家庭代表說。天長市各鎮(街)充分發揮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作用,開展內容鮮活的各類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活動42場,以身邊事影響身邊人。
2024年5月17日,天長市千秋街道長泰社區開展“移風易俗破陋習,文明新風潤人心”主題宣傳活動。
為了根治陳規陋習,天長推行“網格+”管理模式,將移風易俗基層治理與村規民約相結合,實現“多網合一”,擇優選取174名退役軍人赴該市174個村(社區)擔任移風易俗“專管員”,主動上門為辦理紅白事群眾提供采購、做飯、打雜等一條龍服務,將移風易俗送進“家門”。
天長市還推出移風易俗先進“紅榜”、違規“黑榜”、服務“綠榜”的“三色榜單”,對移風易俗模范家庭、優秀志愿者進行公開表彰,對反面典型予以公開批評和曝光。此外,在推薦評選“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時,將移風易俗作為參評重要內容,成效十分明顯。
據國家統計局滁州市調查隊開展的第三方調查測評報告顯示,當前天長市新型婚俗專項行動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均達90%以上。2023年,該市婚宴桌數和隨禮金額實現“雙降”,大操大辦婚宴的減幅約80%,全市隨禮支出節省約2億元,減幅達70.5%。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