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站在新時代的風口上,來安縣把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充分發揮“南京江北門戶”的獨特區位優勢,瞄準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的規劃建設,以產業分工參與合作發展,全力打造大江北最佳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真正實現從產業到民生的全方位“一體化”,一幅產業興旺,人民幸福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風景秀麗的來安縣城鳥瞰圖。
擁抱長三角一體化 爭當“排頭兵”
“最近公司訂單持續飽滿,尤其是線束、塞拉門這邊的訂單交付十分緊張!”位于來安縣汊河鎮安徽浦鎮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智介紹說,自幾年前從南京搬遷至汊河,從來時30多人到現在300多人,年銷售額2個多億,忙是公司的常態。
來安縣汊河鎮,地處滁州市東部,毗鄰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憑借著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2010年,該縣抓住國內軌道交通裝備龍頭企業——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主輔分離改制機會,積極對接,與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在距離浦口區最近的汊河鎮合作共建汊河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承接其中下游產業,實現了軌道交通裝備從無到有的突破。
經過幾年發展,來安軌道交通產業規模日益壯大,園區內配套企業眾多,浦鎮科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搬遷至此。如今,汊河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已入駐軌道交通企業100多家,其中80%來自長三角地區,年產值30多億元,達到“高鐵、地鐵上所能看見的,汊河均可生產”的能力,初步形成了鐵路客車、城際軌道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的產業鏈條。
“我們選擇汊河,是看中了這里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有助于我們軌道交通企業抱團發展。”許智介紹,搬遷后公司發展平穩,兩期項目均已投產,項目用地從50畝擴大到了144畝。
主動對接、高效服務,來安敞懷擁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大企業、好企業前來落戶,總面積11.2平方公里的來安經開區已孕育出400余家企業蓬勃生長。
開往春天的列車。
供電互聯互濟 蘇皖共護“飛地”
在蘇皖兩省滁寧交界處,有塊不足0.8平方公里名叫“五四圩”的土地,由于滁河改道將其“分割”在來安縣一側,來安農民耕種,但土地仍歸屬于南京江北新區永寧街道,兩地群眾皆稱之為“飛地”。
“老馮,天氣熱水泵供電正常吧?”8月28日下午,國網來安汊河建陽供電中心客戶經理楊少充騎車來到馮清天家里,巡查水泵供電線路。馮清天承包五四圩“飛地”400多畝土地,農田灌溉用電量很大,一旦斷電莊稼就面臨旱死危險。“么的事,還辛苦你跑一趟!”馮清天他直言“很幸運”,汊河和永寧兩邊供電部門都很關心,每次巡查檢修都很認真,服務態度沒得說。
既然“飛地”屬于南京永寧,為啥是汊河這邊來人巡查?這要從兩地合作說起。
“我騎電瓶車10來分鐘就能趕來,永寧那邊得開40至50分鐘車。”楊少充說,來安縣供電公司與南京江北新區永寧供電所攜手探索互聯互濟的跨省供電模式,聯合組建“河寧相融”聯合供電服務隊,共同保障滁河兩岸轄區供電,在特殊時期汊河鎮可代管“飛地”供電,大大提高檢修效率。
“滁寧一家親!跨省電力互聯互濟,既能更好服務客戶,也是踐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力舉措。”國網來安縣供電公司總經理楊軍偉說,不僅僅是聯合巡查檢修,居住在汊河的南京人,住在南京永寧街道的汊河人,都能跨省辦電。雙方以服務跨省居民用電需求為出發點,共同打造“跨省辦電”窗口,實現就地受理、異地辦電的新模式。
據了解,今年1月至5月,來安縣共辦理跨省業務331件,平均辦理時間同比壓縮39.8%。今年以來,共受理省際毗鄰區用電業務1817件,客戶滿意度100%。
大干快上,沖刺“開門紅”。
跨省就醫互認 醫保結算“互通”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升,高質量的醫療需求急驟上升,長三角一體化的紅利隨之體現。來安縣醫保局聚焦參保群眾在異地就醫中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一站式”服務工作。
據了解,2017年,來安縣首批開通了包括長三角地區跨省異地住院直接結算;2018年,又先后開通了職工醫保普通門診費用個人賬戶跨省直接結算和門診慢特病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參保人員跨省及長三角區域實現了異地住院、門診直接結算。目前,長三角地區通過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已實現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資格互認。2023年度醫保基金跨省異地直接結算5.63萬人次,直接報銷1.79億元。
此外,來安縣參保群眾還可以通過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皖事通APP、安徽醫保公共服務小程序等渠道實現線上快速備案服務,實現醫保經辦服務“網上辦”“就近辦”,進一步推進長三角醫保經辦服務一體化。
據介紹,來安縣所有醫療機構均已完成醫保電子憑證全流程接口場景改造。同樣,長三角地區參保人員均能憑借醫保電子憑證二維碼,在來安縣定點醫療機構實現掛號、就醫、結算、檢查、取報告全場景的就醫購藥,實現看病就醫“一碼通行”。加快對接醫療保險信息證明和出具《參保憑證》兩項醫保高頻服務事項,實現長三角地區參保人員就近能辦、異地可辦、跨區通辦的自助操作功能。
目前,來安縣醫療保險信息證明和出具《參保憑證》兩項高頻服務事項,可以通過來安縣“一刻鐘醫保服務圈”基層服務站點、安徽省醫療保障個人網廳和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實現線下就近辦理、線上異地可辦、跨區通辦的自助操作功能。
年終訂單忙。
建好省際毗鄰區 下好“一盤棋”
來安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與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僅一河之隔, 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把“頂山—汊河”確立為六個省際毗鄰區“試驗田”之一。
面對這一戰略性機遇,來安縣再次乘風而起,充分發揮“南京江北門戶”獨特區位,與南京江北新區合作共建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約定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招商管理,以創新性的體制機制“一盤棋”促進產業協同、交通互聯、設施互通、服務共享、人才互認。目前,毗鄰區內13.3公里“三橫四縱”路網、15萬平方米合作產業園、10萬平方米科創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為來安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伐再添發展動能。
圍繞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主導產業,大力開展以商招商、鏈式招商,拓展長三角,廣泛收集招商線索。目前,功能區累計落戶億元以上項目18個,總投資200多億元。
完善功能配套。來安縣經開區管委會、寧滁功能區管委會汊河片區辦公室、園區便民服務中心辦公場所遷入“一園一體”,將政務服務前移,著力打造為企服務“零距離”。功能區啟動區一、二期7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七通一平”,5.9平方公里三期基礎框架開展控規和成片開發方案和路網管網謀劃工作。污水處理廠二期2萬噸設備安裝續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產業鄰里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
探索機制改革。探索構建“管委會+公司”機制,將來安縣國資委下屬的工投公司劃轉經開區管委會管理,探索“園區吹哨、部門報到”運行模式,借力經濟發達鎮改革,逐步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明確主責主業,最大限度激發園區服務工業經濟和項目建設的內生動力。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通訊員 聶飛 苗竹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