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旅居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熱點。而黟縣的旅居,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從旅游到旅居,從拍照觀光到與村民比鄰而居,沉浸式感受田園帶來的愜意,昔日落寞的古村落升起了“新炊煙”、老房子住進了“新鄉人”……
安徽黟縣南屏村通過“影像南屏”項目正在為鄉村旅居詮釋新路徑,越來越多的新村民聚集在這里,形成了一個新群體。選擇留在這里的人,不斷吸引著更多的人,讓遠道而來的游客認異鄉為故鄉,找到新的生活和事業的歸屬感、成就感。
這里聚集了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精英人士:藝術、自然教育、設計、插畫、攝影、民宿品牌等多元背景的人才匯集于此,共同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鄉村社區。
例如,北京電影學院的葉靜老師、七約米酒品牌創始人許學超、邵如意夫婦、回聲花園主人小可和紅子、南屏學館的柏格格、設計師陸遙、藝術家汪兆良與夏有祥、上海小路自然教育的創始人余海瓊、以及自然博物畫插畫師拾落等,每一位成員都以其獨特的才能和視角,為南屏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同樣,在黟縣潭口村的自在谷,也匯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自在人”。有這么一群對生命無限熱愛的醫生、老師、民間大師圍繞康養打造的身心療愈系統,有主持人汪涵打造的澡雪山房,有小娟、小強主理的音樂空間,有美食、咖啡、酒吧、素食餐廳,各種手工作坊……
01
群像,
黟縣鄉村旅居走出新模式
近幾年群像綜藝越來越受歡迎。那么到底什么是群像呢?
百度百科定義,群像在文學藝術作品中指的是一群人物形象。之前多指繪畫、雕塑、文學作品等,形容志同道合、彼此吸引的群體形象。近年來也表現在電視劇、綜藝里面,群像熱度高居不下,從老牌經典、愛豆選秀到近些年崛起的“慢綜藝”,都致力于勾勒人物群像,群像的路線也帶來了巨大的群像經濟。
如今,黟縣的鄉村旅居慢慢走出了群像模式,“影像南屏”“自在潭口”。
群像讓我們看見了另一種可能性,故事情節不單純的圍繞著一個人發展,所有人都可以是主角。
在這群人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有鮮明的性格和動機,他們互相碰撞、一起成長,每個人都可以閃閃發光。
沒有一個人被刻意突出,也沒有一個人會被忽視,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
在黟縣南屏村,這種“群像美學”得到了完美的展現。“南屏模式”不僅僅是一種旅居形式的創新,更是對鄉村人才振興的一種探索。像一個粘合劑,讓這群人真正地留了下來,在當地做出一番事業,從鄉村旅居走向鄉村振興。
這群人來自各行各業,社會資源背景大小不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熱愛鄉村田園。
▲葉靜老師和她的朋友們
南屏村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碧陽鎮,村內有36眼水井,72條古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以及保留較為完整的宗祠、支祠和家祠,是皖南徽派古村落的代表之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菊豆》《臥虎藏龍》等多部著名影片在南屏拍攝,因此又有了“皖南影視村”的稱號。
當前,南屏村有個特殊的群體——“三鄉人”。這是一群熱愛鄉野的人,也是振興南屏村的中堅力量。
2023 年 4 月下旬,小米集團黨委聯合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影像專業委員會,集結了 12 位專家、學者、攝影師和觀察者,在南屏開展了一次“徽州鄉野調研”。
南屏的調研讓人們看到了“三鄉人”這個群體。原鄉人、返鄉人和新鄉人就是“三鄉人”。比起原鄉人和返鄉人,新鄉人需要在南屏建立情感鏈接,即歸屬感。前兩者本就是南屏人,熱愛家鄉在情理之中。而后者缺乏這樣的原生條件,要想讓新鄉人有歸屬感,需要南屏村給出事業上面的“情感寄托”。
在多種人群融合的環境之下,南屏村通過積極擁抱“新群像美學”的理念,成功地促進了不同背景人群之間的融合。
所謂“新群像美學”,強調的是一種平等、包容的精神,生活在鄉村中的每個人都被視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非僅僅是旁觀者或過客。在南屏,無論是藝術家、自然教育者、設計師還是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都能夠在這一平臺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共同為村莊的發展貢獻力量。
通過南屏人物群像的共同努力,南屏村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品牌形象——一個充滿藝術氛圍、注重自然教育、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理想鄉村。
▲民族首席舞蹈家茍嬋嬋在南屏村表演
這種模式的成功,證明了在現代社會背景下,通過集體智慧和力量,可以創造出既保留傳統文化精髓又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美好家園。
南屏村的故事,是對“新群像美學”最生動的詮釋,展現了當人們以開放的心態相聚一處,共同追求美好生活時,所能達到的無限可能。
02
從一個“影像南屏”計劃說起
2023 年 4 月,小米集團黨委聯合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影像專業委員會,集結 12 位專家、學者、攝影師和觀察者,共赴南屏開展“徽州鄉野調研”,以影像記錄的方式分享千年古村落的變遷與現狀,探索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小米集團黨委根據調研情況,結合南屏村實際,決定發起“影像南屏”項目,將原有的南屏“影視村”升級打造為“影像南屏”IP,共同探索“村落生態共同體”的可能性。
2023年6月,影像南屏專項志愿項目正式上線,小米青年志愿服務隊與南屏村在地青年共同攜手,推進“影像南屏”志愿項目穩步前進。同時,召開線上共創會共同探討“影像南屏”視覺提升相關內容,并確定影像南屏 logo,設計周邊文創產品。
接下來的時間里,“影像南屏”項目團隊到南屏村調研,開展南屏“三鄉人”情況調研。調研顯示,南屏的人口結構已出現“時空交換”的趨勢:出去一批打工的,回來一批創業的;入鄉返鄉人群中,新鄉人占據比例更高;原鄉人、返鄉人、新鄉人彼此之間缺少鏈接;女性在村落發展中占據較高地位;鄉村公共文化空間需求強烈;發展旅游業是南屏村重點發力方向。同年7月,“影像南屏”第一季系列紀錄短片陸續更新,當前紀錄片已更新兩季,總播放量超過10W+。
從此之后,南屏開始舉辦“勞動致福 青春志上”影像邀請展暨“影像南屏”特展,出版《影像南屏》攝影集,推出一村一品“心田之禮”,開設小米京外第二個好好吃分社——南屏分社,舉辦“影像南屏·南山集”鄉村市集、“影像南屏·村里有親戚”小集市,推出“影像南屏·南山悠游”旅行方案,舉辦“影像南屏·2023稻田音樂節”“影像南屏·2024插秧節”“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演唱會”。
影像南屏開始被看見,“影像南屏”數字IP也開始被更多人關注。
03
在黟縣,看見群像IP的力量
IP,即品牌IP,也就是品牌知識產權,是一個品牌的核心資產。它包括了品牌的名稱、標識、形象、專利、商標等。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品牌的獨特性和識別度,使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品牌IP是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系的重要橋梁。一個成功的品牌IP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激發消費者的共鳴,從而增加品牌的忠誠度和價值。品牌IP還能為品牌創造獨特的競爭優勢,提高市場占有率。
▲民族首席舞蹈家茍嬋嬋在稻田藝術節上表演
“影像南屏”項目由小米集團黨委和南屏村共同發起,雙方通過黨建聯建成立影像南屏臨時黨支部,以文化振興為引領,以人才振興為支點,挖掘鄉村內涵價值,打造出“影像南屏”品牌IP。
一年多來,小米集團黨委攜手南屏村以影像南屏臨時黨支部為引擎,凝聚南屏村人才的智慧與力量,不斷挖掘鄉村內涵價值,持續延伸擴容“影像南屏”IP的內容與產品。
9月20日,影像南屏?2024稻田藝術節在南屏開幕,系列活動進一步豐富充實了“影像南屏”的品牌內涵,強化了品牌定位。
影像南屏?2024稻田藝術節期間,南山集攜「稻田特集」再次回歸,「山谷音樂會」傾情上演,「共生影展」「徽州版畫展」等持續展出,「非遺手作」祠堂體驗中,「禾火一個秋天詩歌展」「拾落新書分享會」「村課分享」等沙龍、對話分享不停,還有「晨間禪茶」「田間瑜伽」「田間太極」療愈身心……
“影像南屏”項目從2023年4月份實施以來,歷經一年多的探索,給出了萬企進萬村的生動實踐答案,也讓旅居成為鄉村振興路徑一項重要選項。
▲影像南屏?2024稻田藝術節現場的“徽派版畫?藝術畫展”
在黟縣潭口村,有一個山谷叫做自在谷。它不斷吸收有趣、有料、有情、有品的旅居人入駐,一直重視人才的聚集。在打造自在谷的過程中,24位來自不同領域有社會影響力、號召力的主理人,108位有遠見、有實力投身鄉村建設的新村民,他們彼此基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基于對自在谷生活社區的認可、認同而聚在一起,服務支持鄉村生活社區發展。通過聚集各個領域中有影響力的人在一起,產生同頻共振,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打造自在谷的超級IP。
國內頂級的中式插花老師在“閑閑小亭”舉辦了“自在花會”;聯合國文化藝術界大咖在田邊摘果子;微軟等大廠的數字游民“游牧”至此;小紅書團隊在稻田里團建……自在谷漸漸成為了一個無邊界多接口的大平臺,開始一步步真正實現“自在人的自在聯合”,建設“心的故鄉”。04創意鄉愁,他鄉是故鄉
在黟縣南屏村,政府、企業和各類組織的合力作用,不僅推動了鄉村的現代化運營,還吸引了眾多人才帶著文化和創意下鄉,共同塑造了南屏村的獨特魅力。這種新模式不僅讓一群旅游人凝聚起了事業情感,還讓他們在內心深處“愿把他鄉作故鄉”。
▲南屏學館創始人柏格格老師在自然課上
最初,這些創意人才是自發匯聚到南屏村的,他們被這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所吸引。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使得南屏村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小米集團黨委與南屏村的合作,通過“影像南屏”項目,不僅為南屏村帶來了品牌效應,還凝聚了村內外人才的智慧與力量。
許學超從安徽農業大學畢業,2015年來到南屏創業,不僅在南屏找到了愛情,還開創了七約米酒品牌。
▲七約米酒品牌發源于南屏村,黟縣范圍內最有知名度的有機農業品牌
柏格格,南屏的新鄉人,本為上海公務員,后拋開都市喧囂,到南屏經營了南屏學館。她不僅為來到這里的人們提供優質的自然教育資源,還通過各種文化活動,增強了鄉村的凝聚力。
葉靜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在南屏安頓下來超過了十年。人們稱呼她家為“南屏照相館”。
許學超、柏格格、葉靜等從旅游人變成旅居人,直至成為新鄉人。
影像南屏項目無疑將他們緊密地團結起來,又有序地進行了其特色資源的再分配。
“許學超和妻子邵如意發起了稻田藝術節;柏格格推出了定制旅游服務;張昱經營了一家民宿,策劃了南山集;曉露慶紅做微信公眾號推廣,淑玲做后勤保障服務,每個人都在各自擅長的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苯衲昴掀链逡环莨ぷ鲌蟾嬷酗@示出該村“三鄉人”強勁的動力勢能。
人才下鄉,文化下鄉。這一批來自不同領域的精英人士,他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技術,還帶來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南屏村的旅居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旅居體驗,它更注重深度體驗和人與人的融合。通過這種深度的鏈接,在南屏的創造就不僅僅是一個短期的項目,而是一個可持續的過程。
在鄉村,你可以選擇一種慢節奏的旅居生活:在鄉村圖書館里靜享閱讀的樂趣,或是漫步于綠意盎然的田野間,感受四季變換的微妙。
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黟縣,將清幽悠閑的田園鄉居和舒適現代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接納著越來越多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旅居的“新鄉民”,他們形成了新式的“群像美學”,演繹著最生動的生活。
一個鄉村的現代化運營,關鍵在于激發鄉村內生動力的崛起,并有效鏈接外部資源。黟縣通過踐行“群像美學”,不僅激活了內部的創造力與凝聚力,還成功吸引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外部人才和資源。
這種內外結合的方式,使得旅居實現了旅“城”與“村”之間的良性互動與發展,也為“黟見傾心自在桃源”作了生動注腳。(鄉思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