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崢嶸歲月,不敢忘,不能忘!展望美好未來,守初心,擔使命!
從9月13日起,安徽日報駐16市的記者們,拿起麥克風,走到鏡頭前,攜手16市的兄弟媒體,走進全省各地的革命紀念館、改革發源地等紅色場館,開展“致敬75周年 紅耀江淮”接力直播,現場講述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犧牲的烈士們,向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貢獻的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截至9月24日,已完成10場直播。
參與直播的地方媒體,既有市級黨報、電視臺,也有縣區融媒體,并得到了各地宣傳部門和紅色場館的全力支持,確保了直播如期開展。合肥、黃山、安慶等地的縣區融媒體中心,還在自己的視頻平臺開展同步直播,上下聯動、多方協作,擴大了直播的影響力。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內,安徽日報客戶端、安徽日報視頻號、抖音號,大皖新聞視頻號,安徽商報視頻號,安徽日報農村版天都新聞微信視頻號,江淮時報視頻號,新聞世界視頻號等均同步直播,多點發力,在全網形成矩陣傳播效應,放大了主流聲音。
記者在進行直播前的溝通。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被人們銘記的,既有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也有75年來風雨兼程的英雄們。因此,我們的直播點覆蓋了紅軍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紀念館,六安市選點在裕安區獨山鎮蘇維埃紅軍街,黃山市選點在徽州區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合肥市選擇在包河區的渡江戰役紀念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直播點,選擇在生產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的銅陵有色展示館、拉開我國農村改革序幕的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
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直播中。
安徽日報開展接力直播,記者們從讓直播順暢,到讓直播有趣、有深度,互相借鑒學習、提煉總結,逐漸找到感覺,漸入佳境。
淮南市直播現場。
駐亳州市、蚌埠市記者提前進行直播彩排,歷時3個小時,確保直播腳本、鏡頭運鏡、環節設置萬無一失。
銅陵市的直播點在銅陵有色展示館,記者通過前期探館,遴選重點展區,做到詳略得當、主題突出。
記者在銅陵有色展示館直播中(直播截圖)。
池州市的直播不僅聚焦紀念館本身,同時深入挖掘紀念館所在村的歷史與紀念館建立背后的故事,讓歷史與現實更加緊密,讓觀眾對紅色記憶與鄉村振興產生共鳴。
記者們收獲滿滿。駐蕪湖市記者表示,直播不同于單兵作戰,需要攝像、主持人以及采訪者協調配合,要求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能夠及時處置直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駐合肥市記者說,此次直播活動不僅是一次融媒新嘗試,更是一場業務大練兵,實現了全媒體能力的提升。
在銅陵市直播間的評論區,彈幕不斷、點贊數量持續攀升,網友留言“這樣的直播可以多來一些”“漲知識”等;蚌埠市直播間的網友留言“緬懷先烈,致敬英雄,吾輩當自強。”亳州市直播間的網友留言“聽完我流淚了,致敬革命英雄”……
直播結束后,記者、現場工作人員與部分觀眾合影。
直播結束,駐安慶市記者感嘆:這次直播是一次心靈洗禮,體會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堅定信念與不懈追求。
淮北市濉溪縣雙堆集鎮黨委委員劉爭光說:“本次直播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安徽日報全媒體平臺,激活用好陵園紅色教育資源,不僅為觀眾帶來了沉浸式參觀體驗,而且擴大了雙堆集鎮的知名度,進一步弘揚了淮海戰役精神。”
黃山市徽州區南山小學學生潘馨蕾說:“我和同學們重溫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鐵血歷史,學習了偉大抗戰精神。作為新時代青少年,我們要時刻銘記歷史,永志不忘革命先輩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爭做時代新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安徽日報各平臺及各合作單位平臺,10場直播在線人數超過20萬人次,總點贊量超過100萬次。(安徽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