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從20世紀60年代安徽第一輛汽車在江淮汽車制造廠下線,到2023年汽車產量居全國第二、出口居全國第一,再到2024年前7個月安徽汽車制造業利潤增長190%……被安徽列為“首位產業”的汽車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不斷換擋提速。
圖為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行業校友2023年論壇。
人才是第一資源,產業發展的背后離不開人才支撐。在這樣一條發展道路上,合肥工業大學貢獻顯著,為安徽乃至全國汽車產業輸送了大量人才,因此也有了“汽車黃埔軍校”美譽。
助力安徽汽車產業從無到有
其實,安徽汽車人才培養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合肥工業大學。合工大是國內最早開設車輛工程專業的高校之一,“汽車工業三分天下,合肥工大獨占其一”曾稱譽業界。
眾所周知,安徽的汽車產業雙子星“一商一乘”,指的是江淮汽車和奇瑞汽車。
“改革開放后,工大從82年開始有第一屆畢業生,上世紀80年代很多校友進入江淮,很多校友一干就是一輩子,企業創新成長過程也伴隨著工大校友的奮斗歷程。”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教授石琴說,奇瑞汽車是合工大校友尹同躍帶領團隊一手創建,本土車企創始團隊中有很多都是合工大畢業生。
對于安徽汽車產業發展史,石琴給出了標志性事件,首先是1985年江淮輕卡批量生產下線,然后是2009年安凱純電動客車下線,當時在全國都是為數不多的且影響力大的,這得益于企業與合工大校企合作,比較早涉及到電動汽車的研發和技術創新。
2009年,合肥成功申報并開展了國家十城千輛示范運營工作,這對于企業和地方的產業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圖為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行業校友2023年論壇。
在石琴教授看來,“沒有合工大的校友,就沒有安徽汽車產業的今天。”這句話毫不夸張。校友和學校科研團隊始終懷揣工業報國的情懷,腳踏實地、艱苦奮斗,在安徽汽車產業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是他們的長期工作為如今安徽汽車突飛猛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隨著時代發展調整人才培養
合肥工業大學通過近80年的辦學,形成了“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為我國汽車行業培養了一大批骨干和領軍人才,有奇瑞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福庚、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茂方……
幾十年來,從合肥工業大學走出了不少汽車界掌門人,更有千萬個奮斗在汽車領域一線的工程師們。
“不僅有杰出人才,我們還有大批量的校友在技術創新一線,在工程師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沒有他們也沒有安徽汽車產業的今天。”石琴說,奮斗在一線的校友秉持著工匠精神,特別是在早期,車企創業條件艱苦的時候,他們坐住了冷板凳才有今天。
這些校友之所以能成為汽車產業的中堅力量,離不開合肥工業大學的人才培養。石琴說,學校人才培養理念、模式和措施,這幾十年來始終跟著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在調整。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企業工作背景的老師們專注于人才培養,尤其注重學生寬廣的工程基礎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人才培養資源作用,將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相結合。
隨著汽車交通不斷向智能化、現代化發展,2016年,由原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車輛工程系等與原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09年成立)等單位合并組成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圖為合肥工業大學學生自主研制的方程式賽車。
汽交學院的誕生,順應了當今交通智能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勢,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接軌,培育互聯網+汽車的教學和科研模式。學院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帶動整體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長期為汽車產業發展賦能
安徽省汽車產業的發展從六十年代開始到現在,合肥工大人伴隨著整個歷程,在每個階段擔任不同的角色,做出不一樣的貢獻,包括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科技引領。
石琴介紹,第一階段,上世紀80年代初,合工大是帶著企業在作技術創新,那個時候企業創新團隊力量結構比較弱。學校把新的技術和開發的工具引入到企業,比如CAD/CAE技術引入企業作輕量化。
第二階段,隨著企業不斷發展,人才隊伍在壯大,也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學校和本土車企保持密切合作關系,主要是解決工程技術問題。
發展到現在,企業不僅是技術人員隊伍壯大,研發平臺和投入資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合工大和企業的關系除了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合作,還有便是技術引領問題,與蔚來、江淮、奇瑞等落戶在安徽的著名車企聯合開展科研攻關,簡單來說則是把未來今后有可能落在產品上的創新問題,更早引入到企業。
石琴舉例說明: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信息安全問題凸顯,他們早幾年就在和企業進行了合作,進入相關預演,技術創新先行一步。
現如今,隨著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科學研究早已打破了學科和學院的邊界。石琴介紹,合工大管理、計算機、電氣、材料等多個傳統優勢學科,同時圍繞汽車領域集結發力,在新能源動力與儲能關鍵技術、新能源汽車三電平臺關鍵技術、車輛空氣動力學與機動車尾氣擴散基礎前瞻研究等多個領域取得了一大批創新型成果,并與汽車產業企業發展實際緊密融合,為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把科研項目立在時代前沿
2023年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提出萬億級汽車“首位產業”定位。時隔一個半月,再次召開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工作推進大會,要求聚焦汽車“首位產業”定位,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未來,安徽汽車產業發展走向如何?石琴認為,安徽省汽車產業發展更大的潛力在零部件市場。
“整車發展和零部件密切相關企業的競爭就是供應鏈的競爭,整個產業發展到現在,創新水平和整個供應鏈、產業生態密切相關,沒有零部件的科技創新就談不上整車的科技創新。”石琴說,整車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保有量不可能再有大幅上升,就決定了整車產銷的上限。
所以,石琴認為,安徽汽車產業發展更大的潛力還是在技術創新上。“零部件是主力軍,整個供應鏈的生態、經濟效率,還是有很大潛力和空間。”
對于汽車行業的發展變化,合肥工業大學如何應對?石琴表示,學校最根本的任務還是人才培養,以科研帶動人才培養,同時給企業賦能。
把科研項目立在時代前沿,致力于解決民族汽車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共性問題,為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直是合工大汽車科研團隊的共同價值追求。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合工大宣傳部供圖)
編輯 許正文
審核 史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