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14日下午,“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改革賦能“皖”美民政 發展提升幸福成色在安徽省政務服務中心舉行。大皖新聞記者獲悉,我省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已建成93家,2026年將建成不少于400家,為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我省還將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認定。
將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認定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近年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堅決履行兜底保障職責,在全國率先實現低保、孤兒保障、特困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4類救助保障標準動態調整,開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提高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主動性和精準度。
同時,探索防止返貧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幫扶政策“銜接并軌”,推廣“困有所扶”社會救助集成改革,打造22家集“養治教康安”功能于一體的區域型兒童福利機構,首創“救急難”互助社模式。一系列改革舉措,加快推進了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有力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下一步,安徽省民政部門將持續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完善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認定,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單獨納入低保,著力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將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以及當地政府認定的其他困難人員納入動態監測范圍等。
2026年將建成不少于400家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
基本養老服務在實現老有所養中發揮重要基礎性作用,去年以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先后啟動城市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醫養結合改革試點、農村養老政策體系創新實踐等改革事項,有力推動我省養老服務實現居家社區機構、醫養康、城鄉、長三角4個“一體化”發展。
目前,全省養老機構床位達到32.1萬張,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成93家,2026年將建成不少于400家,輻射所有城市街道和部分有需求的社區。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建筑面積上,自2025年起,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建筑面積一般不少于1000平方米。同時,省級財政將按照不低于每平方米1000元的標準給予差異化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對提升類的給予最高一般不超過50萬元的補貼,對改建類、補建類、配建類的給予最高一般不超過100萬元的補貼,對養老機構轉型給予10萬元補貼。
啟動“鄉村著名行動”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扎實履行兜底性、基礎性社會建設職責,圍繞群眾急難愁盼,以改革思路和創新辦法更好回應民生期待。
婚姻登記服務更加便利,內地居民婚姻登記全面實現“跨省通辦”“省內通辦”,涉外婚姻登記權限下放至16個省轄市;殯葬服務更加惠民,推動公益性公墓實現市、縣、鄉全覆蓋。
地名服務更加高效,啟動“鄉村著名行動”,著力解決鄉村“有地無名、有名無標”問題,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鄉村地名命名、更名共2248條,設置地名標牌9136塊、安裝樓(門)牌7.6萬塊,地名信息采集上圖3.59萬條。
此外,今年上半年,我省福利彩票銷量42.44億元,增量、增幅位居全國第2,募集公益金12.78億元。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