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安徽天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康集團)位于滁州市高新區,創建于1974年,今年恰是該公司建廠50周年。50年前,天康集團是4個人集資500元起家的一家鄉鎮工廠,如今已成為占地1600多畝,擁有員工5000多名的跨行業、多元化集團公司,主要產品涉及儀器儀表、光電纜、智能電氣等。
9月3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和安徽省人大“市縣人大行”記者采訪團一起來到該集團走訪調研,傾聽集團在新形勢、新環境下的發展秘笈。
“今年,我們公司在同行普遍產值下降的形勢下實現逆勢而上,僅1至8月,公司就實現產值約81億元,稅收2.28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和16%。”記者團在工廠內邊走邊看,滁州市人大代表、天康集團總經理毛文章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智能化儀器測試架
談及公司產值逆勢增長、穩中有成的秘笈,毛文章提及三個字——“智能化。”
將時間線拉回2022年底的滁州市兩會前夕,作為市人大代表的毛文章提出“關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企業智能制造的建議”。毛文章在建議中指出,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而當前民營企業在實施智能制造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困難。
毛文章建議,政府部門應在政策上給予引導,在技術上給予幫助,在資金上進行扶持。這一想法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智能制造的政策獎補措施。
活動現場,天長市工信局主要負責同志向記者們介紹,自2021年起,政府部門就開始助推頭部企業盡快建立智能化工廠,幫助企業生產提質增效,“就毛文章代表提出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企業智能制造的建議,我們今年又對政策進行了提檔升級,由財政、工信部門配套設立了2500萬元的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補充了20條政策支持方式,天長市本級落實工業政策資金預算總盤已達到1億元。”
工人正在操作機械手進行壓力表機芯裝配
滁州天長市人大常委會提供的材料中指出,自滁州市人大常委會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組合拳”活動部署以來,天長市切實抓好人大代表建議辦理,打好政務服務、公平法治、助企紓困提質增效“組合拳”,積極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優化服務、厚植沃土。
“2024年我市共辦理滁州市人大代表建議31件,天長市人大代表建議104件,其中營商環境相關建議11件,已全部辦理完結,做到了辦結率、滿意率雙100%,有效助力營商環境迭代升級,進一步擦亮了‘亭滿意·天一流’品牌。”天長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宏生說。
大皖新聞記者 龔潤澤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