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去年開始,我們創新開展了千名代表助力社會治理工作,建立了網格化工作機制、智慧化履職‘一鍵通’,建成人大代表活動室80余個,讓社情民意更暢通、代表履職更便捷。”
9月2日,安徽省人大“市縣人大行”集中采訪活動正式啟動,當天下午,在鳳陽縣小崗村這片代表著中國改革標志的熱土,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成學斌向“市縣人大行”記者采訪團如數家珍地介紹著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多位人大代表向記者們分享了他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經歷和故事。
“前不久,我們村里有一家種植戶使用飛機為自家農田播撒農藥,但受到風向影響,部分農藥飛到了鄰居的農田里,造成一些農作物死亡。”提及參與過最棘手的一次社會治理工作,鳳陽縣小溪河鎮人大代表、喬山村黨總支書記劉亞楠向大皖新聞記者回憶,由于農藥誤撒的責任難以認定,事件雙方就賠償問題爭執不休。
劉亞楠表示,介入此事后,他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緊密聯系群眾和整合資源的優勢,邀請到專家對此進行調研分析,并聯系到關鍵人物對事件雙方進行調解,最終經過不懈努力,讓事件雙方達成和解,并對農田土壤的恢復工作給予幫扶指導。
小溪河鎮人大代表、燃燈社區黨總支書記劉德友表示,發生在基層社會的矛盾,往往不是什么大事,但卻容易誘發居民之間的糾紛。“前段時間,東二村民組兩個村民發生矛盾,其實就是因為一家人不愿意清理自家水溝,導致味道散發至鄰居家中,最終卻可能引發大沖突。”
在劉德友的協調下,由社區出面購買了十二節涵管,并動用挖機清溝,采用地下埋污水涵管,將污水從涵管引入污水管網,僅用時五天就解決了兩家和周邊群眾淌水問題,化解了兩家矛盾。
據了解,鳳陽縣人大常委會近年來創新開展的“千名人大代表助力社會治理”活動,以“人大代表+網格化”工作機制為基礎,將1503名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下沉到全縣各個網格,采取“線下+線上”聯動的方式,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助力推進“無訪村”、“無訪鎮”建設,不斷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鳳陽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成學斌介紹,活動開展以來,共組織代表走訪接待選民2680多人次,梳理轉辦意見建議310條,“我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群眾關切的民生小事,傾聽呼聲,為民發聲,力圖化解信訪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一大批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得到有效解決。”
大皖新聞記者 龔潤澤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