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期以來,池州市貴池區里山街道境內的白洋河象山段因其三面環山一面鄰河,成為很多池州市民消暑親水的網紅“打卡地”,眾多家長近期帶著孩子到附近河段淺灘處戲水納涼。每逢周末,很多池州人的朋友圈都會被相關視頻畫面刷屏。
戲水雖開心,但在享受清涼的同時,很多當地市民對在附近河灘戲水也表達了擔心:“聽說這水里有血吸蟲”“建議專業人士去測下,到底有沒有血吸蟲”……還有少數從嬉水點回來的市民表示“回來兩天后身上奇癢無比,打了脫敏針吃了藥,抹了藥,目前還沒好。”“同感,回去腳底癢死了”……
到這附近河灘戲水到底有沒有安全風險?相關專業部門怎么看?8月7日,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了池州市貴池區血吸蟲病防治站負責人、主任醫師戴建軍及貴池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丁幫本。
據戴建軍介紹,池州市民常去戲水納涼的象山河段地處貴池區里山街道境內,經過多年的血吸蟲防治工作,里山街道轄區目前已達到血吸蟲消除標準,且轄區屬于無螺區;“但在市民戲水點上游8公里左右處的梅街鎮桃坡村白洋河灘仍屬于有螺環境,不排除血吸蟲幼蟲(尾蚴)漂移至下游水域,就有可能會使人感染。”
那么,在象山水域戲水到底會不會感染血吸蟲呢?戴建軍表示,釘螺尾蚴的漂移范圍一般不超過6公里,“從理論上來說,漂移下來的可能性很小。我們血防站今年春季已對桃坡河灘實施反復藥物滅螺,但為了以防萬一,我們于7月中旬起又專門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在貴池梅街鎮桃坡村白洋河灘開展了滅螺滅蚴工作,并且在象山親水點上游200-300米處每日投放滅殺尾蚴的緩釋藥劑。”
戴建軍介紹,該藥物對人體基本無影響,但對尾蚴具有非常好的滅殺作用。“因此說,市民在象山河段感染血吸蟲的概率相對較低;但為了廣大市民朋友的身體健康,建議大家盡量避免接觸野外水體。如因工作等原因,必須接觸自然水源,應做好個人防護,如穿膠靴,戴皮手套,或涂擦防護油等。”
若市民懷疑自己可能感染了血吸蟲,后續又該如何處置?對此,戴建軍建議,在離開相關水體一個月后,若市民自覺身體有不適癥狀,如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可及時到當地血防部門進行免費的血吸蟲病檢查。
對于少數市民在象山游玩回來后出現的發癢、過敏等癥狀,貴池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丁幫本認為,因象山河段屬于露天水體,衛生狀況不明,水中大量微生物、細菌滋生,加上人員聚集,容易引起皮膚過敏,造成曬傷等,所以市民在戶外游玩期間要有高度的自我保護和衛生、安全意識。
丁幫本副主任醫師建議,市民在進行戶外親水活動時,應當在下水前認真觀察環境,若有危險警告,不要擅自下水;兒童須在成人陪同下游玩,避免讓兒童進入深水區游玩;要盡量避開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時段出行,建議多喝水,應在口渴之前就及時補充水分;在戶外要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切忌在太陽下長時間裸曬皮膚。
丁幫本還建議喜歡親水的市民,要注意預防日光照曬后日光性皮炎的發病;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等癥狀,應用涼水沖洗,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市民嬉水后若出現頭暈、惡心、口干、迷糊、胸悶氣短等癥狀時,應懷疑是中暑早期癥狀,此時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喝一些涼水降溫,癥狀嚴重者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大皖新聞記者 朱春友 通訊員 孟智超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