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在繁華與喧囂交織的都市邊緣,有這樣一位根雕技藝家,他以刀為筆,以木為紙,勾勒出一個個生動而富有靈魂的藝術作品,他便是2024年度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推薦人選靳朝暉。
竹木如屏,挺拔而優雅,皖南朝暉竹木雕刻博物館館長靳朝暉的工作室便隱匿于這片翠綠之中。烈日炎炎,窗外熱浪滾滾,但靳朝暉卻沉浸在自己的專注中,他手持刻刀和錘子,一邊雕刻一邊思考,木屑隨著精準的雕琢而飛揚,逐漸敲打出《山海經》中的神獸形象。
軍旅磨礪,雕刻技藝初露鋒芒
“刀尖上的紀律,培養了他的價值觀”
1985年,靳朝暉毅然選擇參軍入伍、報效祖國。通過層層選拔和篩選,他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戰士。從未出過遠門的他,在部隊嚴格遵守紀律,刻苦訓練,很快成為了部隊里的好戰士,人生價值觀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為后來走向社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在部隊的訓練異常艱苦枯燥,但只要在空余時間,靳朝暉便會發揮自己繪畫的特長。從小學到高中,他一直被賦予一項任務就是出黑板報。部隊里的黑板報是一個很重要的宣傳工具,他也憑借自己的實力成為部隊機關黑板報等文化工作的最好人選。除此之外,他經常會參加部隊組織的一些軍民共建活動,部隊駐扎在青島市區,他也因此認識了一些教藝術的老師,學習了很多的美術和雕刻基礎。
退役抉擇,根雕成為人生新篇章
“放棄安逸,只為追尋心中的雕刻夢”
1990年,靳朝暉光榮退役。在部隊的這五年,磨礪了他能耐得住寂寞的心性,提升了他的雕刻藝術理論水平。退役后的他,決定全身心投入到根雕藝術的創作中。這個決定并非一時沖動,而是他深思熟慮后的結果。
皖南小城對竹木的特殊情感和當地的盆景根雕傳統決定了根雕在靳朝暉心目中的獨特地位,加上他從小便學習繪畫,有一定的繪畫基礎,成就了他對根雕的熱愛。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因為我沒有將根雕作為我必須要完成的工作或者任務來做,我是骨子里就熱愛。”他深知,雕刻是他一生的熱愛與追求,只有在這條路上,他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靳朝暉對根雕將近癡迷的愛,也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在創作過程中,他會和家人一起探討,征求家人的意見;在比賽獲獎時,一家人也會一起分享喜悅。“對于我來說,家人的支持也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藝術館啟航,責任之心照亮傳承之路
“雕刻不僅是藝術,更是傳遞愛的橋梁”
“雖然根雕只是我的愛好,但還是想讓更多人了解皖南竹木根雕技藝,并能將技藝傳承發揚下去。”受過部隊教育的靳朝暉深感自己的使命重大,便產生了創辦竹木根雕博物館的想法。
2014年年初,在靳朝暉的不懈努力下,皖南朝暉竹木雕刻博物館建成。這個面積大概1600多平方的展館里收藏著這幾十年來靳朝暉的雕刻作品,建成之后免費向大眾開放,為大眾了解竹木雕刻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為社會創造了價值。
同時,靳朝暉也積極和宣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南京曉莊師范學院深度合作,通過開展研學、舉辦展覽等方式向更多的年輕人宣傳雕刻技藝。“現在,一些年輕人也會花時間來學習根雕,最后完成的作品也非常完美。”靳朝暉欣慰地笑了。
在空余時間,做公益成了靳朝暉最大的愛好。他是宣城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發起人,先后參與了“棟梁工程”“困境尖子生助學”“希望寶暖冬行動”等公益活動,關愛困難青少年,關愛困難家庭。
部隊生活給靳朝暉的一生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他始終保持著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優秀品質,堅持自己事業的同時,在自己的工作室為熱愛根雕的退役軍人們設立了專門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基地”,免費為他們無償傳授雕刻技藝并提供雕刻材料和工具。
展望未來,根雕技藝傳承與發展
“匠心傳承,根雕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靳朝暉憑借著自己對雕刻藝術的滿腔熱愛,換來了滿滿的榮譽,近年來,靳朝暉的作品在國家級、省級的比賽中屢獲佳績,《神算》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恩》榮獲第十二屆天工藝苑·百花杯金獎……他本人也獲得了很多榮譽稱號,2022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3年榮獲江淮杰出工匠稱號并獲得“2023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24年入選“全國首批鄉村工匠名師”稱號……提到這個話題,靳朝暉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找到了自己的熱愛。這些榮譽是對我過去的一個肯定,也體現了我的價值,但是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對于未來根雕技藝的發展,他有自己的苦惱和期待。苦惱的是,根雕的學習過程非常漫長,加上現在社會很多年輕人追求短平快的內容,根雕技藝的傳承遇到了一個大的瓶頸。值得期待的是,靳朝暉正在嘗試編撰根雕文化相關的教材,與學校的課程相結合,與網絡上的短視頻相結合,希望根雕技藝能真正為年輕人帶來穩定的收益,同時將根雕文化傳承與發揚。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實習生 李曉芳 陳安楠 宋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