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國報業協會2024文旅融合與媒體傳播大會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辦,大會發布了32個“黨媒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案例”名單,《給新安江種上一朵小紅花——黃山九砂村創意江上藝術展 媒體融合賦能古村文旅振興推廣案例》入選。
自2022年開始,安徽日報報業集團鄉思島融媒體工作室、黃山市共青團、黃山旅游集團、歙縣人民政府為了打響九砂村的新文旅品牌,連續兩年策劃了江上流動藝術展與曬秋民俗活動,期間,主要運用策展思維和創新媒體組合傳播打法,從新安江上種上一朵小紅花開始,到次年歙縣魚燈文化植入后,新安江上形成了創意《魚戲瓣圖》的打卡場景,操作手法突破了單一內容宣傳的邊界,從農、宣、文、藝、旅的系統性融合賦能古村文旅轉型出圈。
▲2022年首屆江上流動藝術展活動海報
目前,傳統漁村正在煥發新生。
小漁村如何轉型網紅旅游村
安徽省黃山市的歙縣九砂村是我國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位于國家4A級風景區新安江山水畫廊之中。
新安江流域是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先行探索地,是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也是安徽生態強省“一號工程”。發源于休寧六股尖的新安江,是長三角重要的戰略水源地和綠色生態屏障,2012年,在財政部、原環保部的指導下,皖浙兩省正式啟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此舉開啟了全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先河。
▲新安江生態長廊
九砂村全村共有100多戶漁民,幾代人以打魚為生,近幾年來,九砂村為支持新安江生態保護,全面退捕,漁民上岸,漁船上交,同時拆除養魚的網箱,清理水道。
生態保護機制下退漁之后,傳統漁村該如何打響文旅振興品牌,吃上“旅游飯”?如何以文化創新的方式介入鄉村振興?
在九砂村,村民出行主要靠船,在九砂溪的河口有一處小港灣,家家門前停泊著小船,家家戶戶的漁船在新安江邊依次排開,蔚為壯觀。
而在豐收的秋日時節,或大或小的簸箕會在九砂村層層疊疊,或五谷或魚肉,曬出一片色彩斑斕的秋景。此即為九砂古村的傳統民俗文化人文杰作——曬秋。在黃山歙縣,為了慶祝及展示這樣的曬秋風光,每年都會舉辦“秋禧節”,用各種民俗演出及鄉趣活動,向外展示九砂特色曬秋景觀。
▲九砂村曬秋場景
以新安江畔的九砂小漁船為創意來源,通過兩屆江上流動藝術展,邀約青年藝術家、大學生與村民聯合構思,將廢棄的漁船利用顏料涂繪,在新安江江面拼織成魚型和花瓣,與江邊的曬秋場景絢麗碰撞,形成一幅絕美的《群魚戲瓣圖》
從一條小漁船開始
策展思維植入文旅轉型
給新安江種上一朵小紅花吧!
在九砂村港灣,村民們興高采烈地圍在一起,將有多艘滿載農作物的油畫小船聚攏于江上,俯瞰則形成一幅“花朵”圖案。用農作物創作出的“花”,不僅代表著飽腹與收獲,更是一個詩意的豐收印記,在這塊大地上刻下了平凡又偉大的烙痕。
▲新安江上的一朵小紅花
作為全國首創的水上青年現代藝術展,這次展覽以新安江九砂小漁船為創意來源,通過邀約青年藝術工作者魏夢宇、簡杰、陳江徽及數位大學生與村民聯合構思,對九砂村文化進行藝術化繪畫創作,讓藝術流入江面。
十五只船,十五個漸變七彩色,每只船是一種顏色,每只船又是一個獨立的風格,船篷主體風格又融入當下船只的顏色。俯瞰多彩斑斕的一朵花,顏色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替變化,每條船象征著一朵花瓣,每朵“花瓣”里都有一個具象文字或圖形元素符號來象征黃山的自然人文。
▲廢棄漁船藝術創造再利用。
2023年在上年的基礎上,江上流動藝術展引入更有視覺沖擊力的裝置藝術,他們從一艘艘生態補償機制下的廢舊漁船開始,通過青年藝術為秋禧節創作出新的作品,讓歙縣魚燈文化通過藝術的表達方式涌入了新安江。
就這樣,一幅現代版《魚戲瓣圖》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航拍視角下,一條游魚,向著一朵絢爛的花瓣奔赴,和北宋劉寀《群魚戲瓣圖卷》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2023年魚與花組合《魚戲瓣圖卷》
隨著新零售浪潮崛起、Z世代成為消費主導,策展這種藝術形式,正脫離傳統的美術館、畫廊的展示框架,演變為一種能帶動商業熱度的模式,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眼球。
策展經濟的本質是通過創新消費場景,將潮流、文化、社交、藝術融入到現實空間中,構筑起一個吸引流量的引力場。英國學者貝拉·迪克斯提出了“可參觀性”的概念,提倡用闡釋性的技巧建設看得見的文化,制造會說話的環境。這要求我們通過挖掘、闡釋、表達,用符合時代特點的“可參觀性”生產展示文化遺產的深厚內涵與多維價值,將其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而策展就是很好的路徑。
▲策展思維植入新文旅場景
新安江畔的小紅花為九砂村制造了差異化的文旅場景,放大了帶給觀者的體驗感和情緒價值,成為九砂村新的地標。
通過策展思維的應用,在秋日的村子中,隨處可見多彩的創意空間藝術裝置與豐收美學相結合的曬秋場景給整村“上色”,讓普通的小漁村變得不尋常起來,為九砂村吸引了關注流量。
九砂村創意江上藝術展實施兩年以來,年輕化的創意與古村秋收產生碰撞與交流,迸發出不一樣的色彩。這次策展實踐,從空間到生活,不僅僅改變了村莊的外觀和環境,同時也喚醒了當地的文化生活。不僅是當地村民能夠體驗到如此多元和豐富的生活體驗,來到這里的人也可以從展覽中看到鄉村生活的新面貌。
黨媒引領
多元融媒傳播破壁出圈
除了藝術展本身以外,秋禧節采用了多種創意媒介形式,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表達,用媒體融合的傳播策略幫助九砂村破壁出圈。
在2022年的江上青年藝術展,插畫師梅野野為曬秋節創作了一幅“新安江曬秋藝術插畫”,同時邀請“Hi元宇宙”數字文創交易平臺,公益推出全國首款曬秋主題NFT數字藏品,一經上線,合計2999份數字藏品在5分鐘均被收藏完成。
▲新安江曬秋藝術插畫NFT
同時,九砂古村文創聯名咖啡和省城邂逅。安徽省城合肥,在原有九砂咖啡的基礎上,策展主創團隊創新與合肥青年文化廠牌“美好咖啡節”聯名開發曬秋主題咖啡,并在當年10.1合肥萬象城美好咖啡節第二季上主推,用共同語言連接兩座城青年群體。
▲合肥-黃山九砂古村文創聯名咖啡
2022年的首屆江上青年藝術展,從創意江上流動展覽策劃、創意首款曬秋主題插畫NFT數字藏品、創意雙城聯名文創產品開發三個方面,系統性開展“創意藝術鄉建”。
而在2023年,吸睛的創意氣模被安置在村民的房屋上、多巴胺秀場被搬到村中,這次的主題曬秋給了人們在色彩上的多重想象。
在九砂村的房屋上,我們能看見新式氣模裝置和傳統建筑空間的碰撞。
▲2023年創意氣模融入古村。
從一件件氣模裝置的構筑到一座座鄉村的房屋,再到一整片村落的創新景觀,構成對當代鄉村的全新理解。
多巴胺秀場從城市和社交平臺中走向了鄉村,模特們紛紛把明亮的顏色穿在身上,展示秋天的繽紛。
▲多巴胺色系走秀
當地的九砂咖啡,利用當地百年祠堂,打造出了一個公共的休閑文化空間。
▲九砂咖啡空間
這場藝術展以當代藝術的價值理念和青年創意視角融合了在地的鄉村文化,對鄉村空間進行多元化、多層次的視覺化設計與審美改造,以美學設計為媒介,重塑了鄉村空間,講出了不一樣的九砂文化故事,多元的色彩在人們的眼前綻放,鄉村的生機被重新喚醒。
通過創意的賦能,九砂古村的曬秋文化以多種媒介形式被表達,在安徽日報報業集團黨媒引領下,九砂村江上流動藝術展通過一系列創新手段與深度策劃,形成了多元媒體融合的傳播路徑,成功打造了多個傳播熱點。
傳播路徑策劃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牽頭,安徽日報聚焦首屆江上流動藝術展與曬秋節進行了系列新聞報道與直播活動。
▲安徽日報對活動進行直播
活動聯動中央及安徽省內主流媒體宣傳,近百家媒體以“新安江流出文藝范——青年藝術賦能黃山鄉村振興實踐”為核心內容進行報道,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宣傳合力,成功實現破圈傳播。
▲中國新聞網整合發布
在線下,九砂曬秋迅速成為秋季大黃山旅游的熱門話題與中國曬秋文化的網紅打卡地之一,百度搜索量突破20萬次,全國范圍內曝光率超過億次,并登上安徽衛視新聞聯播,彰顯了項目的巨大影響力。安徽省委主要領導同志赴黃山調研督導雙遺產保護和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走進九砂村時,為“新安江上種上一朵小紅花”這一廢舊漁船改造的創意點贊。
而在互聯網上,借助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的UGC傳播力量,進一步激發了公眾的參與熱情與傳播動力,形成了線上線下互動、全民共享、全方位、多層次的傳播矩陣。
▲小紅書UGC內容
自2022年9月至今,這朵盛開在“新安江的小紅花”創意裝置還坐落在新安江畔,成為古村長期旅游景點的一部分,不斷吸引各路短視頻博主分享報道,九砂村已經成為黃山新安江畔一個網紅文旅村落。
在黨媒引領下,通過文化創意的賦能,新安江畔的小紅花通過多元融媒的傳播路徑實現了破壁出圈,也為鄉村文旅品牌的對外傳播提供了寶貴經驗。
策展思維+鄉創理念
賦能農文旅融合
鄉村要振興要發展,要看到問題,更要找到鄉村自身的有利條件。在眾多鄉村固有資源中,兩大顯著優勢尤為突出:一是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二是深厚豐富的文化優勢。這二者在鄉村中不僅擁有天然且悠久的歷史根基,更因鄉村相對緩慢的發展步伐而得以完好保存,成為鄉村發展的寶貴財富。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胡鈺總結了鄉村振興需要的鄉創理念:以文化創意為引擎,帶動各種現代發展要素進入鄉村,推動鄉村實現整體性的創新發展。
而應用策展思維和鄉創理念,可以將策展作為連接藝術與公眾、城市與鄉村的橋梁,作為以文化創意推動文化自信與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讓鄉村的生態優勢和文化優勢得到激活。
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策展發揮著文化引領和產業促進的雙重作用。通過對鄉村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創意策劃,策展將傳統鄉村文化與現代審美需求有機結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旅游項目。
這些項目和產品不僅豐富了鄉村的文化內涵,提升了鄉村的文化品位,也為鄉村經濟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增長點。在鄉村策展中,策展人運用創新的設計理念和跨學科的知識技能,將藝術與科技、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國際等多元元素融合貫通,創造出既符合鄉村特色又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型公共空間,為鄉村提供新的文化體驗。
▲漁船裝置吸引拍照打卡
從2022年開始,黃山新安江畔就吸引了這樣一群創意人才:藝術創作者、廣告人、設計師……他們聚集在這里,他們為鄉野帶來新生的藝術力量,逐漸將藝術美學嵌入鄉村的日常。這群人發現,利用徽州在地的顏色進行創意碰撞,秋天的豐收意象可以得到更新潮的呈現。讓色彩藝術融入鄉村,
▲青年藝術家對廢舊漁船創作
在他們的努力下,一尾色彩繽紛的小魚游入了新安江,一個個創意氣模升起在古屋旁。在幾乎任何一個地方,文化資產是城市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與傳統的經濟因素一起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通過吸引創意人才進而吸引人的流入,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鄉村、來到鄉村,為當地做一些可持續的改變。人是鄉村的主體,也是鄉村美學的重要載體,如今的鄉村不只有村民的生產生活,還有越來越多投身于鄉建的實踐者們的故事。
藝術通過策展的方式進入鄉村,是在生態補償背景下打響在地文旅品牌的一種新嘗試。他們共同完成了鄉村美學的塑造,那些發生在鄉村場景之中的創造實踐正在進行著當代鄉村生活方式的構建。
“鄉村不再是傳統的場景,而是藝術文化的文旅體驗場、當代詩與遠方發生地與新興生活方式的實驗室?!?/p>
以“策展經濟”引領鄉村振興,通過舊物利用、裝置藝術、文創產品等等多種創意方式賦能鄉村,推進宣傳、藝術、文旅、鄉建融合發展,無不凸顯文化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獨特文化價值與應用價值。
通過新安江上的一朵小紅花,我們看到利用美的感召力和創造力開展實踐的力量。未來,會有更多貼近鄉村的文化藝術,通過策展經濟思維的植入,激活農、宣、文、藝、旅的融合發展。(據鄉思島微信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