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我們在鄉村振興上立足本地優質資源,做活做精做大咱們村的‘土特產’。咱們這大棚里有陽光玫瑰葡萄,馬上就能賣錢了,大伙兒心里也很‘陽光’、很‘玫瑰’!”近日,在亳州市渦陽縣星園街道趙瓦房村的陽光玫瑰葡萄園邊,該村黨總支書記朱志偉結合身邊的變化,向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當地種植的陽光玫瑰葡萄即將成熟。
十年前,趙瓦房村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達10%。村里沒有產業,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
近年來,亳州市紀委選派的第一書記到村幫扶后,通過抓班子、帶隊伍,抓基層、打基礎,抓經濟、促增收,趙瓦房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村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群眾生產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019年7月,該村利用扶貧資金200萬元,建成9座溫室大棚,確立了精品蔬菜種植的產業發展道路。2020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該村統籌資金近3000萬元,建設了“中原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暨渦陽長三角蔬菜供應基地”示范園區,建成溫室大棚129座,主要從事蔬菜種植、采摘、分揀包裝及冷藏,園區年產精品蔬菜2000噸。當年,趙瓦房村實現了貧困戶全部脫貧,村集體年收入超百萬元,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園區引進先進的物聯網系統,隨時可以監測每一座大棚溫濕度、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度、土壤分析數值以及蔬菜長勢情況。”該村黨總支書記朱志偉告訴記者,村里將建成的大棚租給農戶,采取“四個統一”的辦法經營:即統一技術支持、統一種植管理、統一組織銷售、統一綜合結算。村里出技術、提供種苗及農資肥料并幫助銷售,解決農民資金短缺和銷售難題,培養了一大批種植能手,實現村民和村集體雙贏。目前,每天在大棚內務工村民135人次,其中脫貧戶約40人次,蔬菜大棚產業已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搖錢樹”。
堅持黨建引領,找準產業致富。短短幾年,趙瓦房村從一個貧困村發展成為村集體年純收入超120萬元的先進村,目前已擁有13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帶動留守勞動力3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年人均增收1.5萬元。
如今的趙瓦房村相繼獲得亳州市五星基層黨組織、全市基層黨組織先進單位、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全省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十大園區、全省“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等榮譽稱號,已由過去的省級貧困村逐步蛻變成了一個黨建扎實、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的省級美麗中心村。2024年,趙瓦房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14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及脫貧戶就業200多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通訊員 蔣慶章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