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0后公務員辭職,在農村開咖啡店的一天”,這是趙倩的短視頻賬號里時常會出現的標題。“公務員辭職”“農村開咖啡店”,這頗具碰撞和反差感的標簽,是涇縣人趙倩身上最吸引流量的元素。去年10月開始,她將自己的勇氣和生活通過短視頻平臺,展現在大眾視野,讓人們看到當下年輕人不同的面貌。從“宇宙是個糧倉”到“空空里”和“染江山”,現在,趙倩和丈夫已在涇縣運營了3家鄉村咖啡館,在皖南小縣城掀起了一股“村咖熱”。
位于農田間的咖啡店——“宇宙是個糧倉”是牛棚改造
把農田間牛棚改成咖啡店
趙倩原本是涇縣一名公務員,2023年9月,她瞞著父母辭去干了5年的公職。丈夫林凱和孩子們都知道她辭職的事,并支持她的選擇,父母大約是一個多月后從她孩子的口中才得知這一消息,“有幾個月都不怎么和我說話。”趙倩告訴大皖新聞記者,辭職大約一個月后,咖啡店“宇宙是個糧倉”開始營業。“不是為了開咖啡店才辭職,早就想辭職了,想換一個環境。”她說。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趙倩的賬號已經發布了260個作品,粉絲超過4萬。而在2023年10月之前,這個賬號在兩年的時間里只發了9條視頻,其中大多是對生活的感觸,說過苦楚、說過哀愁。從2023年10月開始,賬號里絕大多數是關于咖啡店的視頻。
“宇宙是個糧倉”位于涇縣汀溪鄉上漕村,咖啡店很小,只有2、30平米,位于一片農田間,是一間閑置的牛棚改造而成。趙倩和林凱看中這間牛棚是在2023年的秋天,那時他們正在為另一家正在建設的咖啡店奔波,來來回回經過時,在金黃的稻田間看中了那間小小的、有些突兀的牛棚。那樣反差的場景打動了他們,果斷找到房東租了下來。因為場地小,改造的投入并不大,一個月后趙倩夫妻倆的第一間咖啡店就開業了。
“村咖”讓趙倩在辭職后迎來了新的生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宇宙是個糧倉”每天賣百杯咖啡
“星辰如稻粒,宇宙是個糧倉”,店名來自趙倩在書上看到的一句話,“那一片稻田正如糧倉,而宇航員也是我女兒的夢想。”趙倩笑著對大皖新聞記者解釋店名的由來。“萬物從這里萌芽,又在這收獲”,這句話后來出現在了咖啡店的墻上,似乎是趙倩在辭去公務員后對新生活的向往。
“救命啊!什么人會在村里開咖啡店啊!”2023年10月13日,趙倩在短視頻賬號里發布的這條內容,獲得了幾百萬播放,也為“宇宙是個糧倉”引來了一波重要的流量,從那之后,她短視頻賬號上的點贊量實現了明顯的增長。其實,在2023年,“村咖”甚至是“稻田咖啡”并不算新鮮事,但反差感的場景和趙倩的故事一起,讓“糧倉”成為涇縣“村咖”的流量頭部。“‘糧倉’現在營業比較穩定,每天平均大概能賣100杯咖啡。”趙倩笑著說。
在趙倩的短視頻賬號里,她的父母看到了與以前不一樣的女兒,看到了她在“糧倉”里的開心和努力。在她辭職幾個月后,父母終于接受了她的選擇。
大半年后已經營三家“村咖”
在“宇宙是個糧倉”營業大半年后,今年5月起,趙倩和林凱已經在涇縣經營了三家“村咖”,另外兩家名叫“空空里”和“染江山”。
“空空里”距離“宇宙是個糧倉”只有7、8公里路程,位于汀溪鄉郭沖村,也在省道S208沿線,這段路是黃金旅游線——皖南川藏線的一部分。“‘空空里’其實是我們最先開建的咖啡店。”趙倩告訴大皖新聞記者,“空空里”上下兩層,面積約900平米,規模和投資都遠超“糧倉”,因建設時間較長,今年5月才開始營業。
“空空里”成為網紅的打卡地
7月17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了“空空里”,看到路邊停放了很多車,大部分是外地車牌號,店內非常熱鬧。這里也被稱作“臨崖藝術空間”,其所處的位置原是山路旁邊的觀景臺,經過改造后,上層主要是工作和點單區,下層是喝咖啡和觀景區,站在落地窗邊,遠處是當地被稱為“東山臥佛”的山景。這一絕佳觀景位置,也成為網紅打卡地,在社交媒體上十分受歡迎。幾乎每一位客人點單之后,都會坐在落地窗邊拍照打卡。趙倩說,墻上寫著的“兩手空空才能無限擁有”,正是“空空里”這個店名的由來。“開業兩個多月,最多的一天賣了1500杯咖啡,平均一天銷量800杯左右。”林凱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很多外地游客到皖南川藏線旅游時,會特地到“空空里”和“宇宙是個糧倉”打卡,咖啡店本身自帶流量。
“染江山”則位于涇縣的中國宣紙文化園內一處徽州古民居風格的老宅中,也于今年5月開始營業,其店名與宣紙和書畫藝術十分契合,也是店內一個創新的咖啡飲品的名字。
“染江山”位于中國宣紙文化園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村咖”給村里帶來變化
“在小縣城的農村開三個咖啡店是什么體驗?”在趙倩的短視頻賬號里,她常常會分享自己的生活和開店體驗,不僅僅會展示店內的情況,還有不少的生活瑣碎。經營三家店之后,趙倩還是主要待在“宇宙是個糧倉”,偶爾也會到另外兩家店幫忙。
以為會與農村格格不入的“村咖”,實際上卻和村民們相處融洽。干農活時突降大雨,趙倩會請滿腳是泥的村民們在店里躲雨;有老人會將當地的農特產品茶葉、蜂蜜等放在“糧倉”里寄賣;咖啡店不僅成為年輕人休閑和會客的去處,也有老人愿意來嘗嘗從未喝過的咖啡,雖然可能以后再也不會嘗試……
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空空里”也成為了當地一個農特產品銷售的集中地。林凱介紹,為了方便當地村民,他們和愛心企業合作,在原本計劃用于戶外休閑、觀景的區域,建設了8個小商鋪,讓原本在路邊擺攤的村民,有了一個集中賣農特產品的場所。
“空空里”咖啡店旁有不少村民賣農特產品
火了的“糧倉”吸引了不少原本在外地務工的年輕人回到村里創業,甚至在當地掀起了一股“村咖熱”。大皖新聞記者7月17日從涇縣文旅局了解到,該縣鄉村咖啡館數量已達57家。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