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2024黟縣國際鄉村旅游度假區推介會走進武漢,《宏村·阿菊》大型文化實景演出在武漢落日劇場上演,這是來自安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湖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是時下火熱的City與City之間的牽手相約,也是“阿菊”首次走出黃山,走向大城市。
本次推薦會中,與黟縣關聯度密切的知名“人物IP”如陶淵明、李白、阿菊等成為推介黟縣秀美山水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的“代言人”。
《宏村·阿菊》是安徽首臺、國內一流的大型文化沉浸式實景演藝節目。今年,為了讓觀眾獲得更好的觀賞體驗,《宏村·阿菊》在劇情表演、場景打造和3D成像等多個版塊進行了全新的升級。
《宏村·阿菊》節目長達一小時,分為7幕:選親、新婚、送別、思念、護村、盼夫、歡聚。
劇情以古徽州文化為背景,通過藝術再現徽州女人賢惠、勤勞、持家、教子、耕耘勞作以及忠貞如一、保衛家園的新形象、新身份。
在黟縣看過《宏村·阿菊》節目的游客說,這不僅僅是一場文化演出,更是一個徽文化傳播的文藝載體。“尤其節目中,運用的大型水上摩艇表演和高空雜技,吸引觀眾置身100多年前的場景,沉浸式感悟那個時代的徽州風俗、徽州禮儀和徽州人民保衛家園的堅韌信心。”
還有游客說,如果到黟縣,逛了宏村西遞的古村落,你對徽文化的認識只能停留在一磚一瓦,一菜一肴上面,只有看了《宏村·阿菊》,你才能切身感觸到徽文化的精髓——崇文尚賢勤勞進取重義輕利。
圖片來源:黟縣文旅體局
當日,在武漢落日劇場,很多年輕人慕名前來,身著劇裝的阿菊熱情地與游客互動。
落日劇場位于武昌萬象城七樓,憑借著180°無敵江景,俘獲年輕人的心,成為武漢的新晉地標。
黟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程丹走進華為落日音樂會現場分享黟縣特產。圖片來源:黟縣文旅體局
不少自拍博主尤以到此地拍照“散班味”而出名,這里主打是松弛感與自由多元文化。
每當傍晚十分,矗立在落日劇場憑欄遠眺,波瀾壯闊的江面與繁華的城市風光盡收眼底,一輪落日由橘黃變橙紅,連著光影灑向江水,波光粼粼,不論你是持智能手機,還是專業單反,都能大片頻出。
圖片來源:黟縣文旅體局
“選擇此地進行城市文旅推介,正是看中了這里年輕人匯聚,時尚的玩法與新潮感聚集。”負責本次黟縣國際鄉村旅游度假區推介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黟縣是一個古老而年輕化的度假區,與江城武漢同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city與city的牽手相約。
黟縣,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生態示范區、中國旅游強縣”等名片和“世外桃源、畫里鄉村”“千年古縣”的美譽。黟縣還成為全國第一個“村”字號國際鄉村旅游度假區。
本次推介除了展示《宏村·阿菊》,還推出了陶淵明茶友會客廳、陶李詩會。
陶淵明故居·守拙園坐落于黟縣陶村,陶村為陶淵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遷居地。
目前,村中仍保留大量歷史古跡和文化遺址,如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譜》、陶氏祖塋、陶家池塘、陶嶺古棧道、陶氏宗祠等。
守拙園景區修復了陶淵明故居、水口園林、停車場、旅游接待、名人名言、陶氏源流文化展廳等設施,如今守拙園、文昌閣、“心遠地自偏”古匾額、“桃花源記”大型石碑刻、“歸園田居”詩碑刻及桃花源文化館、居住展館、陶氏宗祠、五柳堂、聚賢堂、陶公亭等,再現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中的生產生活場景,體現桃花源文化的深刻內涵。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有著“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詩句,此處仿佛看到了陶淵明愿做“拙官”,不做“巧官”的志向,表現出他一生要堅守自己純真的本性。
唐代詩人李白游覽黟縣時,留下詩句: “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市向晡前散,山經夜后寒。”
本次推薦會上,過往的市民游客在陶淵明茶友會客廳拍照、即興對詩,從“桃花流水窅然去”到“唯見長江天際流”,詩詞貫穿武漢、黟縣的歷史文化淵源。
有游客感慨道:“沒想到沿著陶李詩詞,領略兩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竟別有韻味。”
圖片來源:黟縣文旅體局
作為大黃山的生態寶地、文旅高地、康養福地,黟縣很潮,《跟著李白游黟縣》等國風短劇引爆新媒體,寫生藝術季、鄉村音樂節好戲連臺。
近年來,黟縣擁抱大黃山戰略、積極建設大黟山,以大格局融入大黃山,以大布局呼應大產業,守護老天爺賜予的綠水青山,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做旺老百姓期待的全域旅游,2023年,游客接待量超1700萬人次。(黃偉 )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