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淮南師范學院的援疆教師正在上課。
地處喀喇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是著名的“石榴之鄉”。每年春夏之交,紅艷艷的石榴花盛開在戈壁之上,充滿著無限的活力。如何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祖國的花朵”開得絢爛?十余年來,安徽援疆工作始終突出抓好教育援疆,以智慧教育為抓手,以人才為支撐,不斷提升當地教育發展水平,為更多孩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人才支撐 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全體同學共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建設更好的班集體;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實現中國夢,這些都是我們共同的愿景?!痹谄ど娇h安徽實驗學校7年級28班,老師張卓藝正在給學生們講解“集體愿景”。
這個扎著馬尾辮、戴著眼鏡,在講臺上侃侃而談的年輕女孩,實際上是一名大三學生,是淮南師范學院第四批援疆支教團的一員。
“來了之后發現班里的同學們國通語基礎弱,有些題目聽不懂,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耐心和盡心?!焙秃芏嘀Ы掏瑢W一樣,張卓藝的初心是——“祖國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p>
教育援疆,從安徽對口支援新疆建設以來,就是重中之重。
為了緩解皮山當地教師短缺的現狀,安徽省始終加強教育人才的支援。目前,安徽省第五批援疆工作隊共選派援疆教師和“萬人計劃”支教教師95名,對口支援新疆維吾爾醫專、皮山縣高級中學和安徽實驗學校。援疆教師充分發揮“師徒結對·傳幫帶”作用,指導組建名師工作室30個,培養本地教師200余人。
同時,大力實施皖疆名校幫扶,2024年上下半年各從淮南師范學院和安慶師范大學新增選派50名師范生到皮山實習支教。
科技賦能 智慧課堂開闊孩子眼界
前不久,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皮山縣安徽實驗學校智慧教育課堂上看到,學生們正頭戴耳機,面對平板電腦進行學習。在完成了一首古詩的背誦和默寫后,屏幕上立即出現了評測和反饋。哪里出錯,老師和學生都能一目了然。
從2020年開始,安徽援疆依托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了集“三大平臺、五大系統、九大模塊”于一體的智能教學系統,開啟了智慧教育的“皮山模式”。
去年以來,安徽省第五批援疆指揮部繼續實施智慧教育援疆項目,拓展智慧教育內涵。目前,學前智能助教系統覆蓋皮山全縣145所幼兒園,小學專題課堂覆蓋全縣84所小學,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平臺服務全縣5035名教師。
同時,升級打造皮山縣智慧教育2.0版,致力實現智慧學校、智慧教室、智慧課堂、智慧老師和智慧學生的協調統一,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
全景視頻、3D建模、虛擬展館、虛擬影院、全景照片等技術手段的應用,不僅讓學生們開闊了視野,更大大提升了科學素養??萍假x能,智慧教育讓更多孩子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
在智慧教育加持下,2023年皮山縣學前兒童口語能力測試、小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素養”水平測試等指標持續提升。
授人以漁 讓更多人掌握一項技能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針對和田、皮山的實際情況,如何讓更多人掌握一項技能,順利實現就業,是安徽援疆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援疆堅持落實東西協作計劃,助力職業教育提升發展。遴選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學校對口皮山職高等學校進行幫扶,每年選派10名骨干教師到和田、皮山職業學校支教。接收140名骨干教師來安徽跟崗培訓,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此外,優先安排困難家庭子女到企業實習,根據企業及學生意愿推薦就業。近年來,已向福州、馬鞍山、合肥等地多家企業輸送實習學生1000多名。
2023年以來,安徽省第五批援疆指揮部繼續深入開展職業教育幫扶。堅持“專業、就業、產業”三業一體聯動,以就業為導向開展安徽-皮山職業學校聯合培養。
2024年上半年,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三所高職院校與皮山縣教育局簽訂聯合辦班協議。9月份,將組織皮山150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到安徽三所學校學習、實習、就業,拓寬皮山青年就業渠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