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看似普通的白色粉末,但能實現深度除氟;氣溶膠激光雷達可進行水平和垂直掃描,為判斷污染來源助力;管道檢測機器人深入管道內部,幫助人們“看見”堵塞及裂痕……7月4日上午,第三屆中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在合肥開幕,節能環保、先進光伏等先進技術裝備集中亮相,打造了全國性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合作交流平臺。據悉,本屆展會為期三天,還將配套舉辦第二屆生態環境發展大會、第二屆光儲融合創新論壇、綠色低碳建筑發展大會等多場專業會議活動。
這種白色粉末能深度除氟 還能降低成本
在飲用水含氟量過高的地區,當地居民可能會出現氟牙斑,甚至是氟骨癥。不僅如此,工業企業也會排放含氟廢水。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吸附法、絮凝沉淀法、化學沉淀法等常規的除氟技術具有局限性,除氟率較低,還可能出現假象除氟。在合肥科環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區,工作人員將一種白色粉末狀材料倒入裝有含氟廢水的燒杯中,并通過儀器進行攪拌,“這是微納吸附助凝材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材料在高效除氟的同時,可以提升絮凝沉降的效果,加速泥水分離,實現深度除氟。
工作人員現場演示。
“當前,含氟廢水處理迫在眉睫,傳統的除氟技術很難達到1mg/L以下。”合肥科環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孔德宏表示,微納吸附助凝材料的助凝絮凝效果明顯,沉降速度是普通吸附劑的5倍以上。目前,該公司已經實現400噸/天的規模生產,可處理廢水量80萬噸/天,在內蒙、安徽、天津、河北、陜西、河南等地都建成了除氟工程。“從單噸水的運維成本來看,使用這種新型材料除氟,最多可以節約50%的成本。”
激光雷達一“出手” 污染就知有沒有
氣溶膠激光雷達、大氣揮發性有機物走航監測車、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儀……在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區,各類環境監測產品吸引客商前來咨詢。
“污染指數與空氣質量息息相關,這個是氣溶膠激光雷達,可以監測到空氣中的PM2.5、PM10等污染物。”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雷達可以進行水平掃描和垂直掃描,其中,水平掃描的半徑可以達到5公里,掃描結果將提供給生態環境部門對于出現氣溶膠高值的地區,將有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排查。
氣溶膠激光雷達。
氣溶膠激光雷達垂直掃描的范圍能達到20公里,根據高空、低空氣溶膠濃度的情況,可以大致判斷污染來源。“比如出現空氣污染時,我們將雷達放入走航車內,沿著規劃路徑進行走航監測。”工作人員解釋說,如果濃度高值出現在高空,則外來傳輸污染的可能性較大;如果濃度高值主要在低空,說明污染大概率由本地產生。“不過,具體情況還要進行具體分析。”
展示區內,大氣揮發性有機物走航監測車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款走航車是去年研發的,內置的儀器是TOF2000大氣揮發性有機物多組分走航監測系統。”工作人員表示,一般來說,每年的6—10月是這款儀器的使用高峰,主要用于臭氧等污染物的監測。
深入管道內部 機器人檢查堵塞和裂縫
由于深埋在地下,雨污水管道出現堵塞或是破損時很難進行檢查和維修。在瑞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區,管道檢測機器人系統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記者看到,管道檢測機器人系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線纜車、控制終端和爬行器,爬行器就像一個小型的機械手臂,可以深入管道內部。“我們將爬行器從井蓋放下去,它能夠附著在管道上,并進行爬行。”瑞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陶燁介紹,工作人員可通過控制終端對爬行器進行遙控,完成爬行、轉角、探頭監控等功能,“如果管道出現了堵塞或者裂紋,我們會根據成像結果進行分析,以確定處理或是修復的具體方法。”
爬行器在管道內。
在管道檢測機器人一旁,記者看到了一節黃色的管道,“這是我們的UM雙平面結構壁自凈管道。”陶燁告訴記者,常規的管道基本是圓形,異形管道很少見,“這款管道使用了特殊材料涂層,就像不粘鍋一樣,不僅如此,管道的內壁為平面、沒有弧度,污泥、樹葉等進入管道內不易附著。”
據了解,UM雙平面結構壁自凈管道填埋后,通過超高載荷試驗、挖掘機點接觸試驗、挖掘機砂石沖擊等試驗測試,各項性能均領先于市場同類產品,并申請了17項專利。
300余家行業品牌企業參與展出
合肥烈陽光伏技術有限公司是陽光電源、晶澳太陽能的經銷商,已連續三年參與中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通過博覽會,我們結識了許多合作伙伴,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該公司銷售經理朱正東說道。
“以陽光電源為例,他們的產品涉及光伏、儲能、充電、風能、氫能等,我們公司主要負責光伏板塊的銷售。”朱正東表示,從2023年的銷售數據來看,該公司所銷售的陽光電源逆變器在國內連續三年蟬聯第一。“企業生產出了產品,就需要銷售出去,像我們這樣的經銷商就是承擔著‘集采’的功能。”
目前,該企業擁有巢湖學院智慧運維光伏項目、肥東普洛斯工業園1.4MW光伏電站項目、舒城縣五顯鎮4.5MW 村級扶貧電站等成功的案例。2022年,公司總營業額突破4億元,并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本屆博覽會匯聚了來自全國各省市的300余家行業品牌企業參展,集中展示先進光伏、新型儲能、電力技術、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建筑等先進的技術裝備。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文 / 圖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