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7月初,在滁州市來安縣半塔鎮的萬利淮果薄殼山核桃現代農業產業園里,漫山遍野的薄殼山核桃樹郁郁蔥蔥,枝頭的果子已經長了出來。雖然還未到盛果期,但這7000畝薄殼山核桃,已經幫助當地農民鼓了“錢袋子”,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薄殼山核桃也叫碧根果,是原產于國外的舶來樹種,營養價值高,口感好,同時也是優良的生態防護樹種,可有效地改善地區的生態環境。”安徽萬利淮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熙告訴大皖新聞記者,產業園所在的半塔鎮北澗村位于江淮分水嶺上,適合薄殼山核桃種植。2019年,公司流轉近7000畝土地,建設薄殼山核桃現代農業產業園。
據介紹,薄殼山核桃的生長周期比較長,一般10年左右才能實現豐產,每畝年產果量預計能達到300斤以上。“產業園建成后,這7000畝果樹的澆水、施肥、修剪、采摘等管護工作都承包給了當地的農民,帶動了他們的增收。”楊熙介紹說,目前有十幾戶農民在產業園承包了管護工作,管護面積在幾百畝不等。農民不僅可以拿到流轉土地的錢,還能承包管護工作獲得收益,最多的農戶每年收入可以超過10萬元。
“不過,我們現在也在大力推行機械化和智能化,比如灌溉通過水肥一體化,植保由無人機完成,接下來農戶在地里的活會越來越少,越來越輕。”楊熙透露,當管護工作減輕后,每個農民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而產業園則需要他們更了解種植技術,通過技術培訓和指導,也能幫助農民實現更高的價值。
小小的山核桃看似前期投入大,回報較慢,卻給當地帶來了就業崗位,實現“兩強一增”。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該企業已經建成薄殼山核桃的加工基地,再過不久,加工設備將進場,為下一步的深加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也希望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和機械化水平,以及促進農民增收,來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