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0日強降雨以來,黃山市全境9天來下了200個杭州西湖的雨量。
其中,自6月19日起,歙縣持續大到暴雨。6月20日,歙縣啟動城區防洪一級響應!接連兩天,暴雨如瀑。6月23日,歙縣再度發布地質災害紅色預警!
剛剛過去的這十天,歙縣以“完全準備”應對“萬一可能”,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堅定信心,眾志成城。一個個堅定而溫暖的身影,逆行在每一個湍急洶涌的防汛“戰場”,書寫著動人的故事。
她:熒熒之光,灼灼其華
6月20日,歙縣12小時內平均降雨量達158.5毫米。張雅琦在朋友圈記下當日漁梁老街洪水來臨時的情景。當她行至老街獅子橋時,洪水已與胸齊。“現在想起來挺后怕的,但我當時太著急了”,張雅琦那股子莫名的勇氣來源于:要救援何家祖孫三人!
今年32歲的張雅琦是漁梁片區的轉移負責人。這里270戶700余人,70%是老年人。近半數居民沿江而筑,推窗可見漁梁壩,生活平靜而松弛。
19日15時,歙縣發布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防御預警,要求全縣各地“應轉盡轉、應撤盡撤”:及時做好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疏散轉移安置工作。
“先將重點區域的住戶撤離。”收到指令,張雅琦開始與同事走街入戶,勸離、轉移危地居民。起初,勸離工作進展的并不順利,生于斯長于斯的漁梁人自覺早已參透了與水同生之道。其中,尤以何家祖孫三人最難相勸。“上門了四五趟,電話打了無數個,就是說不通,讓我們不要管了。”社區書記姚錦帆回憶。大家又焦急又無奈,“徽州老人對家有深厚的情感依賴。生悶氣的感受,我能夠理解”,張雅琦表示。
20日上午,苦口婆心的勸離工作逐見成效,重點區域居民開始有序撤離。但是,暴雨一刻未停。下午16時左右,張雅琦開始覺得水勢有些“不對勁”,她每隔十分鐘到江邊察看一次水情。“漲的太快了,每十分鐘漲三四個臺階,但必須堅持,一戶都不能少。”
20日18:30,歙縣啟動城區防洪一級響應。
彼時,仍然有4戶12人尚未安全轉移。“不能再等了,強行帶他們撤離。”張雅琦旋即決定入戶救援,甚至沒來得及穿一件救生衣。何家祖孫三人是救援的最后一戶,因水勢太猛,無處著力的救援扶梯只能淺淺搭在山越救援隊的沖鋒舟上,她將三人逐一拉上沖鋒舟后便覺腦子一片空白。如今,她記不得太多細節,只記得姚錦帆送了一件救生衣,她有種劫后余生的慶幸。
漁梁社區居委會干部職工9人,其中女性5人,是一支溫柔但不柔弱的隊伍。自6月19日以來,她們始終全員在崗在位,在千米古街上釋放著篤定又強大的“她”力量。據悉,社區270戶未發生一起房屋垮塌,700余人均得到安全轉移。
黃梅十日雨蕩蕩,歙縣很多百姓幾經轉移撤離。
他:螢火微光,愿為其芒
6月22日13:35分,一座長約25米的應急橋梁架設完畢,因特大暴雨被沖毀的紹濂鄉小溪至王村路段正式恢復通行,在場的人們眼眶濕潤,為之動容。
從6月19日到6月22日,王鴻之休息的時間屈指可數。現在,他覺得終于能稍稍松一口氣了。站在道路旁的他穿一條及膝短褲,小腿上被雨靴磨出一條血印子,被雨水長時間浸泡的疤痕尚未愈合。
回憶暴雨初臨的場景,王鴻之依然覺得心有余悸。
6月20日上午,在持續滂沱大雨的浸淫下,紹濂鄉塌方、滑坡頻發。鄉干部在巡查時發現,與小溪村的通訊信號在大雨里中斷了!作為小溪村的包村干部,“90后”的王鴻之成為了暴雨中奔赴小溪村現場的第一人。
“雨最大的時候,我一個人步行了1個多小時,越往里走其實已經看不到路了,塌方的地方只能手腳并用地爬過去,我還看到了蛇。”前路未知,艱辛難以想象。當記者問及他當日的經歷以及是否害怕,王鴻之給出了和很多一線救援人員極為相似的答案,“現在想起來比較怕,當時精神高度緊張了,顧不上害怕,就想著進村,越快越好。”
到達小溪村時,王鴻之已渾身泥濘,來不及休息就立刻組織村干部排查隱患、轉移群眾。“我們先是微信群通知,然后挨家挨戶地喊,行動不便的上門背,村黨支部書記項克明在組織群眾撤離時險些被洪水沖走。”
驚心動魄的幾小時,隨著轉移工作的完成,洪水也漫過河堤沖向村莊,因預警及時,小溪村全體村民均安全渡汛。
在省市縣的統一調度下,6月21日,小溪村通訊逐步恢復,空投物資運抵現場。
6月26日,王鴻之顧不得傷痛,又在村內水庫橋梁的現場搶修。然后,還有更多災后重建工作需要王鴻之這樣的“90后”。
他們:不啻微茫,造炬成陽
“安全第一,不再對外接單了。”6月20日,老黨員姚國紅為自己的農家樂回絕了一筆50人團的住宿訂單。
暴雨傾盆、大水漫灌。地處新安江邊,深渡鎮水情吃緊。姚國紅很著急,她與丈夫一商量,既然不接單,那就把農家樂騰出來,幫助鎮里安置受災群眾
當天中午,深渡鎮約源村70名轉移避險的村民到達安置點。范順紅是首批被安置在這里的村民,“在這里各方面都被照顧的很周到,不想走哩。”范順紅往嘴里撥了一口飯,笑道。
一周來,大到聯系轉接,小到上菜上飯,夫妻二人連軸轉,每天休息不到4小時,累到直不起腰。
談起這些,姚國紅說,我們夫妻倆都是老黨員,此時此刻,我們心里想著,我們要為群眾們做點什么!
主動配合拆除房屋的八旬老人楊積武,奮戰在溪頭鎮汪岔村抗洪一線的女挖機手高素貞,自家受災仍捐出2000元愛心款幫扶遇困同鄉的畢國成,負重前行7小時送口糧的王根海……面對突如其來的強降雨,歙縣人民同心協力、風雨同舟,展現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展示出果敢堅毅、不屈不撓的可貴品質。
黨員們率先垂范,沖在救援一線;社會各界火速馳援,投身搶險救災;父老鄉親們大愛大義、顧全大局、積極配合、主動轉移;外出游子們,奔走呼號,籌集物資;書寫了一場場手足相親的感人故事,刻畫了一幕幕守望相助的暖心畫面……
在省市縣有力組織下,多方救援力量連夜奔赴歙縣。電力人員將重約六百斤的變壓器運抵紹濂鄉嶺口村;消防員歷經8小時徒步25公里,將通訊設備送達救援地點;水中筑鋼架,鋼板架起路,建筑隊伍緊急打通皋徑村的唯一通道;請戰歸隊,默默無聞奉獻的河南商丘退伍老兵……
暴雨還將持續,未來一段時間歙縣仍有強降雨過程,防汛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雖然天災難避,但是人心已聚,那些無懼的銳氣與豪氣會轉化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念,那些無私的擔當與奉獻亦將會長久銘刻在人們心中。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通訊員 吳炯 顧雪菲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