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6月27日,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安徽金融監管局著力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策體系,督促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多樣化、可持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據悉,截至5月末,全省銀行保險機構在售養老金融產品510款,個人養老金累計開戶169萬,老年人專屬保險產品為全省317萬人次老齡人口提供意外、健康等風險保障3.25萬億元。
安徽科技貸款三年翻兩番,貸款余額接近7000億元
“科技金融方面,我們致力于創新突破引領,助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安徽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施其武介紹,針對科技企業“三高一輕”經營特征,該局創新打造“科創金融中心+特色機構+專業團隊”的多層次專業化科技金融組織體系,在全省設立總行級科創金融中心9家,科技支行等特色機構68家。
同時,創新推出初創信用貸、貸投批量聯動、成長接力貸、集成電路共保體等科技金融新模式,形成全生命周期金融產品體系。全力實施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六大行動”,探索出“財政資金+開發性金融+專業化公司”支持大科學裝置建設的突破性做法。連續三年組織開展常態化融資對接,推動全省科技貸款三年翻兩番,貸款余額接近7000億元,全省2萬多家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融資覆蓋率從30%提高到70%左右。
近三年安徽綠色信貸規模連續跨越9個千億級臺階
綠色金融方面,安徽金融監管局指導銀行機構初步建成專項機制、專業流程、專崗人員等“六專”組織管理體系,形成以綠色信貸為主,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碳金融產品等多種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綠色金融體系,大力支持長江大保護、清潔能源、鄉村振興等綠色重點項目建設。
近三年,全省綠色信貸規模連續跨越9個千億級臺階、達1.11萬億元。一季度末,全省銀行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余額268億元,同比增長超50%;新能源汽車保險、生態農業保險等綠色保險產品提供風險保障2.6萬億元。
今年,安徽金融管理局開展首屆“普惠金融推進月” “一起益企”中小微企業服務行動等活動,推動普惠小微信貸保量、穩價、優結構。截至5月末,全省小微企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3.24萬億元、1.26萬億元,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1.15萬戶,利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持續強化“三農”金融供給,搭建“千萬工程”精品示范村項目“名單制”金融服務機制,組織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對接走訪全覆蓋,加大對“秸稈變肉”等重點產業金融支持。目前,全省涉農貸款余額2.8萬億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余額近1400億元,為全省23萬多頭肉牛提供了保險風險保障。
截至5月末安徽個人養老金累計開戶169萬
針對日益多元的養老金融需求,安徽金融管理局指導金融機構豐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初步構建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信托、商業養老保險協同發展的養老金融產品體系。截至5月末,全省銀行保險機構在售養老金融產品510款,個人養老金累計開戶169萬,老年人專屬保險產品為全省317萬人次老齡人口提供意外、健康等風險保障3.25萬億元。同時,持續加大對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銀發經濟的金融支持,為278家涉老企業提供信貸支持78億元,為121家養老服務企業提供責任風險保障26億元。
據悉,針對老年人意外、健康風險多發情況,中國人壽安徽省分公司設計開發“皖美夕陽保”等老年專屬產品,2023年承保440萬人次,賠付金額超2億元,理賠人次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31%和25%。牽頭組建共保體,推出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產品“安徽惠民保”,不限參保年齡和既往病史,有效彌補老年人健康保障短板。2024年度承保186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31%,最高參保年齡113歲,已向老年人賠付1548件、960萬元。今年還將持續優化“安徽惠民保”保障責任,為全省人民群眾特別是老年群體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安徽省金融監管局大力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提升線上化、移動化、智能化金融服務水平,為個人客戶提供貼近生活的場景化金融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價廉的線上綜合金融服務。同時,對老年、殘障等特殊群體加強大字版、語音版等應用推廣,推動消除數字鴻溝。借助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大數據建模實現優質客戶自動推薦、貸款自動化審批等,大幅提升數字普惠和數字經濟產業金融服務效率。一季度末,安徽省數字經濟核心貸款投放余額較上年同期增長45.13%。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實習生 鄭兆琪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