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6月24日晚,在今年“6.20”“6.23”兩次強降雨中城區受淹的歙縣,一則特殊的“尋人啟事”在當地社交朋友圈廣泛傳播。該啟事稱,一位來自河南的大叔一直跟著部隊奮戰在歙縣小區抗洪救災,怎么問他,都不告知具體姓名,不留號碼。
6月25日,經輾轉聯系,記者找到了這位河南大叔——來自河南商丘的退伍軍人黃繼元。
河南商丘距離安徽歙縣遙遠,還要多次轉車。被問及為什么會從河南來到歙縣幫助抗災時,黃繼元說,看到別人受災了,心里難受,只想幫忙,哪里需要,哪里能搭把手,他就到哪里去。
自6月19日起,歙縣連降暴雨,12小時內平均降雨量為158.5毫米,最大雨量達317.5毫米,全縣24座水庫16座超汛限水位。災情牽動了無數人的心。6月23日,在家帶孫女的黃繼元實在坐不住了。“我在手機新聞上看到歙縣的水災,就想趕緊過來幫忙。”
簡單收拾了幾件洗漱用品,黃繼元即刻啟程,只身前往歙縣,從商丘乘車抵達淮北,換乘高鐵后,再從蚌埠轉車,行程諸多曲折。
到達歙縣,黃繼元在富資小區遇到了前來清淤排障的武警官兵,便主動上前請求加入隊伍。在路人拍下的照片里,穿著普通服裝的黃繼元在身著迷彩服的官兵中間,格外顯眼。他手握鐵鍬,順著水槍噴淋的方向默默地清掃著淤泥。這一干就是近5個小時。“他干得特別賣力,要不是在朋友圈看到,我們還以為他是這附近的住戶。”富資小區居民程小芬回憶。清淤結束后當被追問姓名,黃繼元連連擺手離開了。
黃繼元今年59歲,1989年從部隊退伍。自參加5·12汶川地震救援,從事各類公益救災已有16年,從“7·22”岷縣地震,再到北京“23·7”特大暴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黃繼元參與救災的足跡遍布全國。面對“家人會擔心在災害現場遇到危險嗎”的提問,黃繼元很驕傲,“他們很支持我的,我不怕吃苦,也不怕出力,真的沒什么大不了的。”
6月25日上午,受持續暴雨天氣影響,黃山北站所有列車停運,原計劃當日返程的黃繼元實在閑不住,又投入了歙州廣場的災后清淤工作中。
據悉,截至6月24日18時,歙縣城區清淤工作全面完成,道路基本暢通,農村道路搶通3條,200個電力故障臺區已全部恢復送電,搶通661個退服基站,186處供水。在一處處洪水退去的村莊小區,一家家燈火已然亮了起來。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通訊員 顧雪菲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