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入夏后,越來越活躍的蚊蟲讓不少市民飽受困擾,被叮咬后癢,總想撓,晚上的嗡嗡聲讓人難以安睡,更令人擔心的是蚊子還可能傳播疾病。近日,有市民反映,感覺今年蚊子格外多,一不注意就被咬了一串包。今年的蚊子格外多嗎?怎么樣才能有效防蚊?近日,大皖新聞記者向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殺蟲科副主任技師侯銀續尋求解答。
侯銀續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
5月蚊密度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加
我們周邊環境中的蚊子密度有多少、不同時間數量上有哪些變化,其實一直在被疾控中心密切地監測記錄。侯銀續說:“我國蚊子傳播風險比較高的疾病有登革熱、瘧疾、乙型腦炎,雖然在安徽省內已經沒有自然疫源性的瘧疾,但仍要密切關注輸入型病例,以及外來輸入的登革熱風險。所以我們會對蚊密度做持續監測,因為蚊密度過高的話就會有一定的疾病傳播風險。”
疾控中心對蚊蟲的生態監測主要針對蚊幼蟲和蚊成蟲兩種蟲態,其中“布雷圖指數”是平均每百戶有登革熱媒介伊蚊幼蟲(孑孓)孳生的陽性容器數,是評價一個地區蚊密度的重要指標。2022年5月、2023年5月、2024年5月安徽省的“布雷圖指數”分別為5.0、4.9、9.5,從數據來看,今年5月的“布雷圖指數”較去年增長了近一倍,5月局部地區蚊子較多的說法也非空穴來風。
“蚊蟲密度主要與季節、溫度、降水量和干旱持續時間等有關?!焙钽y續解釋,如果某個月降雨量增多同時溫度也適合蚊蟲生長,蚊密度就會相應增加;如果連續干旱持續的時間較長,存在蚊蟲的積水被烤干,則蚊密度就會下降。今年5月份,安徽地區晴雨間隔明顯,經歷了大雨與持續性的暖溫天氣,為蚊蟲生長創造了生存條件。
廢棄輪胎、儲水桶等都是“蚊子窩”
6月18日,侯銀續帶記者實地探訪了居民小區,指出了生活環境中一些隱藏的“蚊子窩”。
“蚊子的繁殖離不開水,我們人居環境周邊的一些水體很容易成為蚊子的孳生地?!焙钽y續隨手搖晃放在綠化帶里的儲水桶,立即有蚊子飛出,用手電筒照射混濁的水面,還能看到孑孓(蚊子幼蟲)在游動?!坝泻芏嗉彝?,尤其是老人家,喜歡在水桶里面存水,留著澆花,但是如果長期積存,蚊子可能就會在里面產卵繁殖,有時候一個水桶里面能有成百上千條孑孓?!彼€提到,隨手放置在小區內的空水桶等容器,甚至是隨手丟棄的塑料包裝袋,在雨后都容易積水,成為蚊子的“搖籃”。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露天隨意堆放的廢舊輪胎,廢舊輪胎內雨后易積水、不易干、陰暗不見光,常常一個廢舊輪胎就成為上百條蚊幼的孳生地。蚊子活動半徑通常是50米左右,一般在百米以內,因此,身邊的蚊密度高低與該地居民自身的防蚊意識和生活習慣等息息相關。
夏日來臨,居民要勤換家中容器中的水,水桶、花盆托盤里的儲水不要超過7到10天,可以有效避免家中產生“蚊子窩”;小區物業及時排查下水道積水、小區內的廢棄容器、塑料垃圾,可以有效控制居民區內的蚊蟲孳生。
除此之外,部分小區內有景觀水池,水池內的水如果長期不流通,沒有水生植物維持的自凈系統和魚類生長,也可能會成為“蚊子窩”?!皩τ谥写笮退w來說,如果水中有水生植物,灘涂有蘆葦、蘆竹、香蒲等挺水植物生長,岸邊有柳樹、楓楊樹、水杉樹等喬木,深水區有菱角等浮葉植物,下方有菹草等沉水植物生長,則能給魚類等水生動物創造一個具有自凈功能的優良的生態學系統,魚類、水蠆等天敵的生長可有效抑制蚊蟲的滋生。小區里的水體景觀也一樣,只要養魚,魚會吃掉蚊子的卵和幼蟲,達到生態防治的效果。””侯銀續介紹。
花蚊子咬人格外癢與免疫系統有關
據介紹,常見的蚊子有白紋伊蚊、中華按蚊、淡色庫蚊、騷擾阿蚊等。白紋伊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花蚊子(也俗稱亞洲虎蚊),主要在白天傍晚活動;淡色庫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灰蚊子,在城鎮居民區周邊、陰濕的綠化帶、辦公區比較常見;在農村的夜晚,三帶喙庫蚊、騷擾阿蚊等分布更多;中華按蚊主要在戶外和鄉村的晚上活動。
民間常有花蚊子咬人更癢的說法,侯銀續表示這個說法是有一定依據的。蚊蟲通過口器吸血,因為口器較細,為了舒張叮咬處血管保持血流暢通,就要分泌一種抗凝血作用的物質防止血凝,實際上就是蚊子的唾液分泌物。蚊子的唾液分泌物對人體免疫系統來說是一種外來物質,是過敏原/抗原,所以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對它作出反應。相關研究表明庫蚊(灰蚊子)分泌物抗原約為4種,而伊蚊(花蚊子)分泌物中的過敏原達到8類左右,所以刺激人體免疫系統作出的反應會更加強烈,叮咬處的腫包會格外大、格外癢。
侯銀續補充說:“其實這也跟個人體質有關,像我們在實驗室和蚊子打交道,經常會被叮咬,身體免疫系統反應就不會那么強烈,我現在被蚊子咬后基本上只有一個小紅點,但兒童被叮咬后的免疫反應就會比較強烈,瘙癢、腫脹,有時候咬的包會格外大。其實這是你的免疫系統正在工作的標志,蚊子的分泌物很快就能被清除,傷口被修復?!?/span>
蚊子們越來越毒了嗎?
也有市民向記者反映,家里買了十幾種防蚊祛癢的用品,感覺現在的防蚊用品防蚊效果越來越差了,有時候家里插著電蚊香,蚊子無動于衷,難道蚊子們都越來越毒了嗎?
侯銀續表示,近年我省就蚊蟲對常用殺蟲劑抗藥性實驗的結果表明,如今不少蚊子有了較高的耐藥性?!澳壳俺S玫臍⑾x劑有效成分主要為三類,一種是氨基甲酸酯類,毒性相對比較強,不適于在人居環境中使用;一種是菊酯類,我們現在大多數的電蚊香片、蚊香、蚊香液都是這一類,也有些是復配型的,長期的使用讓蚊蟲產生了一定的抗藥性,部分地區蚊蟲種群甚至產生了上百倍抗藥性;還有一種是有機磷類的,主要是對蚊子的幼蟲進行控制,適合于對一些小型的死水進行局部投放。近年生物類殺蚊幼劑如蘇云金桿菌等其實更為廣泛使用和有效,安徽蚊蟲大多也比較敏感?!?/span>
侯銀續在進行蚊子抗藥性實驗。
侯銀續提倡,多用環境治理和物理防蚊的方式,減少化學類殺蟲劑的使用?!氨确绞褂脷⑾x劑后,殺死了這個區域內80%的敏感蚊蟲,活下來的具有一定抗藥性的20%的個體存活下來,但對這類殺蟲劑就不再敏感,一次次殺蟲劑的投放之后,生存下來的會是對殺蟲劑抗藥性越來越強的蚊子,抗藥性個體在種群中的比例逐漸擴大直至殺蟲劑完全沒有作用。”
對家庭來說,使用紗窗、關好門窗是最根本的防蚊措施,對于樓層低的住戶來說,也可以局部使用殺蟲劑,對樓道里的墻面進行衛生殺蟲劑的滯留噴灑處理,抑制蚊蟲在走廊停息,防止蚊子“跟腳”進門,噴涂一次可以起到一個多月的防護效果。到蚊蟲較多的區域活動,盡量穿布料稍厚的淺色長袖長褲,防護效果可能強過驅蚊液、驅蚊手環等。
大皖新聞記者 于源綺 實習生 柏麗云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