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安徽正式入梅,較常年偏晚。姍姍來遲的“梅姑娘”在降雨分配上卻有點不均衡——未來十天左右將在皖南、江淮等地“撒潑”,而在旱情嚴重的皖北降水并不多。氣象部門提醒,未來一段時間,淮河以南需要提防強降雨帶來的危害,淮河以北仍需要關注旱情發展。
今年入梅較常年晚四天
6月19日,安徽進入梅雨期,較常年(6月15日)晚四天。
氣象部門提醒,未來十天安徽南北累計降雨量差異大。從降雨量來看,從南向北漸次減小。其中,淮北地區北部降雨量為20~40毫米;淮北地區南部和沿淮地區30~70毫米,局部80~100毫米;江淮之間北部100~200毫米,局部200~250毫米;大別山區和沿江江南250~300毫米,局部300~400毫米;其他地區180~250毫米,局部250~300毫米。
據氣象部門預報,25日前淮河以南多強降水過程。18日夜里到19日沿江江南部分地區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0日~22日主雨帶略有北抬,其中20日江淮之間西部和江南部分地區大雨,局部暴雨;21日、22日沿淮到沿江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暴雨,局部大暴雨。受冷空氣影響,23日、24日主雨帶再次南落,大別山區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區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6日、27日江北部分地區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防汛和抗旱都不能放松
氣象專家提醒,未來十天需關注持續強降水可能導致的城市內澇、中小河流和水庫洪水。強降水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山洪、地質災害風險等級增高,請相關部門做好防御措施。此外,強降水期間伴有短時強降水、局地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做好雷電、大風等防御工作。
相比皖南、江淮地區,皖北抗旱仍不能放松。氣象部門數據表明,6月以來(1日~17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4毫米,較常年同期(83毫米)偏少84%,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其中沿淮淮北5.7毫米,偏少九成。6月18日監測顯示,沿淮淮北大部仍維持重度以上氣象干旱,其中阜陽、亳州、淮北、宿州、蚌埠等地有12個縣(市)出現特級旱情。
氣象部門預計,未來幾天沿淮淮北仍有高溫天氣,淮河以南高溫有所緩和。25日前沿淮淮北大部以35℃~38℃的高溫天氣為主,其他地區最高氣溫普遍在34℃以下。
氣象部門提醒,未來十天沿淮淮北地區降水相對偏少,旱情發展趨勢以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需特別關注。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