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民政工作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民政部門是為老為小為困服務的重要職能部門。6月6日,淮南市民政局副局長邢曉虹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去年,該局承擔了6項民生實事項目,已經全面完成年度任務。2024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安排,民政部門承擔了8項民生實事,淮南今年計劃成立1112家“救急難”互助社,為遇困群眾提供應急救助。
精準化推進兜底保障工作
據悉,該民政部門堅持提高保障標準、提升服務效能并舉,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根據上級相關要求,視情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今年1月1日起已全部提高到86元/月。
依靠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系統,定期開展多部門數據交換和比對,科學設置預警指標,對預警信息通過線上預警與線下核查相結合、主動摸排與認定幫扶相結合等方式,讓符合救助條件的低收入人口得到及時有效救助。
標準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
該民政部門以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和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為重要突破口,加快推進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建設不少于6個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實施不少于2639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提升農村敬老院運營服務能力,對公建公營敬老院按照平均每年每院5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提升殯葬服務保障能力,推進不少于6個城鄉公益性公墓新建、改擴建或配套設施改造以及提升管理維護水平,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殯葬改革成果。
精細化推進兒童福利保障
該民政部門落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2024年1月1日起全市分散和集中養育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1700元/月和1300元/月,增幅分別達9.7%和18.2%,超過省級不低于5%的目標。
積極開展“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孤兒助學”、“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等專項救助活動。
多元化推進“救助+慈善”有效銜接
該民政部門積極鏈接救助需求和慈善資源,提升慈善幫扶效益,拓展社會救助范圍。
2024年6人次血友病困難患者,51名惡性腫瘤、心臟大血管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重大疾病困難患者,發放醫療救助金17.1萬元。
今年計劃全市1112家村(社區)全部成立“救急難”互助社,每家互助社具備3萬元的啟動資金,為遇困群眾提供應急救助。目前,已成立978個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覆蓋率88%,最高救助標準為每人2000元。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