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40年了,我終于回家了。”5月2日,來自河南澠池的喬建國手捧著兩面印有“ 專業(yè)鑒定 情暖人心 ”“熱情服務為人民 千里尋親再團聚”字樣的錦旗來到蕪湖市公安局經(jīng)開區(qū)分局萬春派出所,感謝民警幫助其尋根認祖。
時間追溯到1960年1月,喬建國年僅2歲,因家庭困難被母親帶到上海送出,后被上海市兒童福利院收養(yǎng)。幾經(jīng)輾轉(zhuǎn),喬建國被河南澠池一喬姓家庭收養(yǎng),并隨養(yǎng)父姓喬。1981年前后,喬建國的養(yǎng)父母告訴他,其實他是被領養(yǎng)的。往后的時光,喬建國一直想要弄清楚“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的親生父母是誰,他們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于是,喬建國便踏上了四十多年的尋親之路......
喬建國先后輾轉(zhuǎn)河南、上海、無錫、蘇州、宜興、泰州等多地尋親。由于當時條件所限,且有價值的線索極少,多年來,他四處打聽,用了很多方法,花了很多時間,但始終沒有結(jié)果。
2019年,喬建國在江陰尋親協(xié)會人員的幫助下,通過現(xiàn)代基因比對,顯示他有相似基因的親族在巢湖附近。根據(jù)這一線索,喬建國將自己的尋親信息發(fā)布在安徽相關尋親公益群,希望有親人看到。
與此同時,喬建國的哥哥和妹妹也沒有停止過對他的尋找,哥哥韋道保在生前向萬春派出所求助,希望民警幫其找到弟弟,民警對哥哥采集了血樣,并錄入全國“團圓”行動系統(tǒng)。
2024年3月,喬建國接到一個電話。“你是不是喬先生,右鬢角有個疤,我母親說我有個二哥送出去了,頭上右邊有個疤!”對方說。“我當時就知道我應該真的找到家了。”喬建國說。
喬建國了解到當時母親將他送走是無奈之舉。原來,他出生后不久親生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太艱難。后來母親又去了蕪湖再婚,又育有三女一子。
為了確定這次尋親無誤,喬建國決定再做一次基因比對。好在妹妹記得,大哥生前在公安機關留過血樣。得知這個消息,4月12日下午,喬建國來到萬春派出所求助,社區(qū)民警陳仁文熱情接待,并立即幫助查到,喬建國的大哥的確有血樣留存。聽說喬建國要去上海比對,陳仁文說,“不要跑那么遠,我們這邊就能做!”
陳仁文驅(qū)車帶著喬建國來到蕪湖市公安局司法鑒定中心進行血樣采集。4月13日是星期六,本著“早一天確定,離散家庭就能早一日團聚”的原則,中心工作人員唐濤、倪放放等沒有休息,用最短時間將鑒定報告結(jié)果告知了喬建國。這時喬建國和妹妹、弟弟知道,他們這一大家真正團圓了。
經(jīng)歷了40多年的煎熬和等待,一場漫長的尋親之旅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喬建國非常感動,“如果沒有公安機關的幫助,僅憑借自己的力量可能不會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 通訊員 徐丹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