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5月3日上午11時許,大皖新聞記者在風景如畫的六安月亮島上,就遇見了一群建筑工人正在席地午餐。不過,讓人意外的一幕發生在工人們飯后,一位匆匆趕到的老大姐,用自己的行動收拾了“殘局”,保護了環境。
當時,大皖新聞記者在六安月亮島環島路東、某學院擴建工程東門附近,見到一群席地就餐的建筑工人。他們三五一群坐在人行道邊或草地上,手里端著飯盒,地上擺放著盒裝菜肴,津津有味地吃著、聊著,個別工人還買了一瓶啤酒,邊吃邊喝。
另一位來自葉集區姚李鎮的蔡姓工人則表示,飯菜都是飯店老板做好后送來的,拿到手上還是熱的,飯菜還比較可口。他表示,工地上沒條件,只能這樣就地用餐,然后稍微休息一會。
那么,這些送到工地門口的盒裝飯菜來自哪里呢?大皖新聞記者隨后在路邊一輛三輪車上找到了答案——車廂里放著兩個大泡沫盒子,還有一個保溫盒子,里面裝著一摞摞盒裝飯菜,“我這盒飯是三菜一湯,十塊錢,米飯管夠。”買飯的孫姓老板一邊給工人打飯,一邊跟大皖新聞記者介紹情況。
正說這話,第一批就餐的工人已經吃完了,他們紛紛站起來,人行道邊和草地上丟著一片吃剩的塑料飯盒,甚至殘羹剩飯,與周圍優美的自然環境格格不入。“你們吃過了,這些飯盒和剩飯菜怎么辦?就扔在這兒嗎?”大皖新聞好奇地詢問。
“哦,沒事,不用我們收,馬上就有人來收拾。看,她來了。”一位工人師傅指著匆匆趕來的、一位拉著一個軟布箱、穿戴干凈整齊的約五旬老大姐說。
隨后,這位自稱姓廖的老大姐麻利地從布箱子里掏出兩個袋子,將丟棄在人行道和草地上的塑料飯盒撿起來,放入手里的塑料袋里。
“大姐,你每天都按時來收拾這些飯盒嗎?”大皖新聞記者詢問道。
“是的,時間也不長,到時間就來了。除了啤酒瓶是賣飯老板自己賣自己收,其它都是我來收拾。你看,他們吃過飯盒還有剩飯菜要是沒人收拾,這塊地方就被搞臟了。”她說。她隨后解釋說,她收集這些塑料飯盒其實也賣不了什么錢,一斤只有一塊錢,完全是體力活,還容易弄臟衣服。“但總得有人收拾啊,不能都丟給環衛工人,而且還會污染島上的環境。”她說。
大皖新聞記者隨后又看到,廖姓大姐在收集完空飯盒后,又開始處理裝有殘羹剩飯的飯盒,包括飯盒里的湯汁,她都一盒一盒小心翼翼地倒入另一個袋子里,沒有讓剩飯菜或湯汁“跑冒滴漏”在草地上,就連一位工人師傅不慎打翻在路肩上的幾塊紅燒肉,她都一點點地撿到袋子里去……過了大約六七分鐘,原本被丟棄的空飯盒搞得亂糟糟的人行道和草地就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文/圖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