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人民日報 | 綠影濛濛村落 古色古香美景 宣城涇縣積極探索鄉村建設發展新模式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因“涇水”得名,漢初置縣,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左名區”之稱,享有“秀甲江南”之譽。

涇縣古村落具有明顯的皖南村落特征,在選址上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聚族成村;在布局上大宅小院錯落有致,古橋曲徑交錯相通;在建筑上既受到徽派建筑影響,也有北方建筑的宏偉氣派,更融蘇浙園林的精巧布局。全縣現有中國傳統村落32個,安徽省級傳統村落34個。近年來,涇縣堅持“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的方針,著力推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2023年,涇縣被評選為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

——編  者

綠影濛濛,徑入碧云,江南古村在一片翠微中若隱若現。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歷史悠久,因青弋江縱貫全境,貨物運輸中水陸碼頭眾多,形成了以商鋪、碼頭為特點的眾多村落,如馬頭、赤灘、章渡、安吳;因宣紙、茶葉、竹木等豐富物產,形成依景、依物的特色村落,如小嶺、大南坑、月亮灣;還有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傳統村落,如云嶺、東流山、桃嶺。它們或文化內涵深厚,或建筑藝術精美,或自然景觀優美,或歷史地位獨特,是江南村落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也是涇縣人文歷史的深厚積淀。

人居環境改善

古村煥發新生

從涇縣一路向西,可至查濟村。“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環繞萬戶間。”一句詩,道盡查濟之美。然而,在涇縣,如查濟一般古色古香的傳統村落比比皆是。

章渡古鎮位于涇縣城西、青弋江上游北岸,借地利之便,這里曾商賈云集、商貿繁華。古鎮之中最“吸睛”的,莫過于章渡老街,因老街緊鄰青弋江,臨街的建筑則獨具特色。這些建筑大多建于晚清時期,近百間單體房屋簇擁著連成一片。隔江遠望,青瓦木屋長龍一般地隨江延伸,蔚為壯觀。

房屋懸空在青弋江畔,木柱林立,房屋主體部分仿佛吊在空中一般,故有“吊棟閣”之稱,民間又稱其為“江南千條腿”。到了夜晚,萬家燈火于水畔上下輝映。獨看一家一戶,似一盞盞燈籠吊在燈桿上,故又稱“吊燈閣”。房屋上層有閣樓,樓上檐下有雕花斜撐和雕花欄桿、欄板,頗有徽州風味。“章渡的‘吊棟閣’在力學、建筑學、美學和民俗學上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章渡村黨總支書記湯君說。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吊棟閣”一度面臨“腿斷屋倒”的困境。2021年,當地啟動章渡老街保護修復工作,對“吊棟閣”周邊區域實施保護及修繕,并打造文化多元的全新“文旅街區”。

通過政府立項、企業投資,章渡老街近100棟老房子如今一半已重獲新生。“引入企業等社會資本,一方面有助于解決保護傳統村落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為在之后利用過程中發展產業業態,提供了有力抓手。”涇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華斌說。

“老街修繕過程中,在格局、結構、材料等方面都盡可能保留其獨特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底蘊。同時,為實現傳統建筑的有效利用,我們也注意增加房屋內部的生活功能,諸如防水、保暖、上下水系統等。”章渡古鎮保護開發項目負責人龐煥泰說。

涇縣傳統村落中的古建筑眾多。為盡可能完善地保護傳統村落、修繕古代建筑,涇縣一方面支持各村修編保護規劃,延續傳統風貌,弘揚傳統文化;同時加強基礎設施改善,有效解決村落中生活污水排放、桿線亂搭、車輛亂停、建筑風格不協調等問題,完善消防、防災避險等功能,顯著提升人居環境。

環境的改變,帶來了生活的改變。章渡村村民董光鑄說:“自從村里修了新路,咱走路都方便了,再也不怕下雨泥濘了。供水系統升級后,家里水龍頭一擰就有清水,垃圾有專人收,污水也有管道排,現在環境整潔多了,空氣都清新了。現在,我們村的環境越來越好,公共場地也多了,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跳跳舞,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現如今,涇縣已經初步構建了“一帶、三區、一環路”的縣域傳承格局,推動生態—紅色文旅發展區、生態—非遺文化傳承區和生態—商貿文化創新區3個示范區整體建設,并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實踐經驗與工作模式。

資源活化利用

文旅融合發展

從章渡出發不遠,就來到了同樣位于云嶺鎮的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涇縣是“皖南事變”發生地,如今的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零星散落分布在云嶺鎮羅里村及其周邊的13個自然村內,總建筑面積達1萬平方米。

“目前的舊址均建于明清兩代,也是當地村落最為典型的徽州古典建筑。我們通過保護、修復古建筑,建設紀念館,將鄉村旅游與紅色旅游相結合,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云嶺鎮黨委書記吳治國說,“如今,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每年接待觀眾35萬人次。不少村民在當地開辦餐館、民宿等,并通過特產銷售、旅游導覽等增加收入。”

距離云嶺鎮約50公里的傳統村落榔橋鎮烏溪村,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烏溪村建于宋代,有上千年歷史,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然而真正讓烏溪聲名大噪的,是宣紙。

據考證,宣紙已經有1200多年歷史,經140多道工序而成,如此生產出的宣紙質地純白細膩,綿軟堅韌。

在烏溪村東南方向,群山起伏、植被茂密,山間溪流水量豐沛,正宗的宣紙,至今仍然使用烏溪村中的山間溪水以及當地的青檀樹皮、沙田稻草為原料。

著名的“紅星宣紙”出產地在烏溪村。為保護和傳承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建設了宣紙文化園,集宣紙技藝展示、文化旅游、休閑觀光于一體。游客來到這里,不僅能了解宣紙的歷史、文化,還能親自上手,體驗宣紙制作技藝,而文房四寶,則是離開時常帶的伴手禮品。

據涇縣文旅局黨組成員黃飛介紹,涇縣為了更好利用傳統村落資源,依托現有古村落建設旅游景區,積極開展鄉村旅游重點村培育。2023年以來,涇縣新引進文旅項目25個,全縣76個重點文旅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7.6億元,全年旅游人次654萬,旅游收入45億元。

“未來,涇縣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將形成‘一帶、三區、一環路’的特色傳承空間結構。即長江流域生態休閑融合示范帶,生態—紅色文旅發展區、生態—非遺文化傳承區、生態—商貿文化創新區和文旅融合示范環路。”黃飛說。

精準把握方向

探索振興模式

涇縣琴溪鎮是“宣州窯古窯址”所在地,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作為千年宣州窯的最后一塊遺存,涇縣施窯村有多處古窯址,這里家家戶戶都會制陶燒窯。

2021年,青年陶藝家劉云在這里創立了陶藝工作室,以涇縣傳統陶藝制作器皿。在工作室內,游客可參觀、體驗泥板成型、泥條盤筑等傳統制陶技藝,并定制個性化非遺文創。“通過文化賦能,讓藝術更好地融入鄉村。”劉云說。

如今,涇縣確立“非遺人家”概念,即整合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引導非遺傳承人利用自家庭院、工坊,打造集技藝傳承、展示體驗、民宿餐飲于一體的非遺綜合體。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縣已經創辦5家。

“不過,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是一項系統化、長期性的工程。”黃飛說,“各類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仍然有待加強,人才常態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據了解,目前,涇縣傳統村落的管理、規劃和建設等均缺乏各專業人才。不少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忽視了傳統工匠的培育和管理,導致很多傳統技藝后繼無人。另外,鄉鎮的規劃建設管理機構不夠健全,且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不能適應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的需要。

“涇縣傳統村落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但縣域傳統村落缺乏產業融合聯動,整體發展存在同質化現象。”華斌說,“不少傳統村落仍以傳統種植養殖為支柱產業,同時簡單地利用自然生態景觀開辦民宿、農家樂等,實際上沒有充分結合自身特色,也缺乏對涇縣文化的深入挖掘,缺乏核心競爭力。”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根據傳統村落自身價值,結合區域發展方向,涇縣將傳統村落分為四大發展模式,即文旅融合類、文化傳承類、產業培育類、生態休閑類,精準把握傳統村落產業發展方向,作為縣域非遺文化產業鏈的有力補充。

涇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查旭光表示,下一步,涇縣將結合文物普查和傳統建筑調查,進一步梳理全縣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各村落的歷史文脈、傳統技藝,整合鄉村旅游開發、和美鄉村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資源,采取政府資金引導、社會資本為主、村莊居民參與的模式,引導各類資金和人才投入到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中來,積極探索涇縣鄉村建設發展的新路子、新模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春水碧于天 踏歌桃花潭

徐 靖 張 萍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世間之大,何處不是車水馬龍,哪里不是熙熙攘攘,若是于萬千繁華間收到如此一封手書,該當如何?——千年前的李白見到汪倫的這封信,便欣然前往。

縱然事實是“桃花者,實為潭名;萬家者,乃店主姓萬”,那又如何?李白流連于此地,“游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快事。”于是乎,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更有了聞名遐邇的桃花潭。

桃花潭風景區,位于兩座傳統村落——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桃花潭村和龍潭村境內,距涇縣縣城40公里,南鄰黃山、西接九華山,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群山環抱中的青弋江,宛若一條玉帶在峽谷中飄拂,桃花潭位于其上游。以桃花潭水為界,古鎮分為東西兩岸,分別為翟村和萬村。自景區進入,便是東岸翟村。沿翟村老街一路而行,在桃花潭東岸有座古色古香的二層閣樓,原建于明末清初,并于清代乾隆年間重修,為后人紀念李白、汪倫兩人的深厚友誼所建造的“踏歌岸閣”。

春水碧于天。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登上閣樓,憑欄遠眺,群山無處不飛紅,潭中水光瀲滟,碧波涵空,翠巒倒映,令人沉醉。泛舟潭上,潭岸怪石聳立,古樹青藤紛披,綠濤如氈,桃花似水如霞,飛閣危樓隱約其中,猶如蓬萊仙境,又似武陵人家。

行舟直至萬村桃花潭西岸。桃花潭西岸古門樓為進入萬村的必經要道,始建于唐代,地勢險要。漫步萬村中,恍若入畫。舉目有丹青、小橋人家,粉墻黛瓦,雞鳴犬吠,炊煙落日,如入桃源仙境。

古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龍舟賽便是當地有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桃花潭的龍舟賽除了具有獨特的龍形外觀外,還有著氣勢雄壯的龍舟號子,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和感染力。2023年,桃花潭第十屆龍舟賽事上共計31只龍舟劈波斬浪,近1200名隊員參賽,比賽規模為歷年來最大。

桃花潭的美景、美酒讓李白詩興大發,在此共寫下了10余首詩。繼李白之后,歷代許多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留有大量詩篇,讓桃花潭更添了一抹文人氣息。

目前,桃花潭旅游度假區以桃花潭景區為中心,以青弋江為紐帶,總投資3億元,總面積24.1平方公里。桃花潭鎮現有景區游覽、精品民宿、節慶賽事、研學寫生、文化休閑、康養基地等六大業態。鎮內酒店民宿共計300余家,其中精品民宿達30家。據統計,2023年旅游度假區內接待游客204.44萬人次,旅游收入4億元。桃花潭鎮桃花灼灼、落英繽紛,用當地盛產的蜜桃、桑葚釀制而成的桃花釀、桑葚酒清洌可口。留下無數傳奇的桃花潭,如今更加名副其實。

(據人民日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长白| 云霄县| 铜山县| 遂溪县| 凤凰县| 皋兰县| 防城港市| 邯郸市| 绥滨县| 门头沟区| 绍兴市| 新田县| 亳州市| 余干县| 塘沽区| 青河县| 延长县| 鹰潭市| 东乡县| 万盛区| 阳春市| 竹北市| 巫山县| 兴化市| 临湘市| 银川市| 浏阳市| 嘉黎县| 成安县| 成安县| 应城市| 富顺县| 金堂县| 呼玛县| 平潭县| 富平县| 邯郸市| 白朗县| 柳林县|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