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彰顯了地理環境對于植物生長的重要性。茶葉亦是如此,不同海拔、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下生長出來的茶葉特質也不相同。
又是一年采茶季,安徽的茶葉也進入了采摘火熱期。為了打擊“傍名牌”“搭便車”假冒知名茶葉地理標志品牌的情況,4月28日,大皖新聞記者跟隨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前往六安檢查茶葉“傍名牌”情況。據悉,安徽省自今年3月份以來,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部署開展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已經立案調查12起案件。
地理標志證明給茶葉加“V”認證
地理標志是當今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一項重要知識產權。2001年,我國把地理標志寫入《商標法》,正式將地理標志的保護提升到法律的高度。現民法典也將地理標志作為一種知識產權的客體予以保護。
那么,什么樣的企業才可以申請使用茶葉地理標志?4月28日上午,在六安市一家茶廠的檢查現場,金寨縣青山市場監管所副所長鄭偉表示,茶葉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以六安瓜片地理標志為例,在六安瓜片生產保護區范圍內的企業或者合作社才可以申請使用該地理標志。
此外,申請使用地理標志的企業需要具有茶葉生產資質和規范的申請流程。“企業具備這些條件可以聯系市場監管部門申報使用。”在鄭偉看來,地理標志不僅是產品產地標記,更是一種質量品質的體現。
使用地理標志對茶葉品牌的發展和銷售有什么幫助呢?對此,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保護處二級調研員徐衛平在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大地理標志保護和推廣,能充分提升安徽茶葉地理標志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大力提高茶葉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引導安徽茶葉企業遵循相關標準進行栽種和生產,促進茶葉整體品質的提高。
“我們啟動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也是為了防止假冒偽劣產品跟我們的‘正牌’茶葉產品競爭,同時防止一些生產技術規范達不到標準的茶葉進入市場,遏制茶葉以次充好的現象,維護安徽茶葉品牌的名譽,推動安徽茶葉產業的發展。”徐衛平說道。
加強部門聯動,實施“閉環化”保護
大皖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加強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安徽省結合茶葉大省實際,自今年3月份以來,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部署開展了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全省共梳理出春茶地理標志產品18個、作為證明商標注冊的春茶地理標志23個,經核準使用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專用標志企業703家。
同時,結合春茶地理標志生產地、銷售地及流通環節涉及相關執法部門較多的實際,各級市場監管(知識產權)部門主動協同屬地公安、司法、農業農村、文旅、法院、檢察院、海關、茶葉協會等相關執法部門和社會組織,加強對春茶地理標志的聯動保護和聯合執法。
“各級市場監管(知識產權)部門開辟線下線上兩條戰線,加強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徐衛平告訴記者,線下主要圍繞擅自使用或偽造春茶地理標志名稱及專用標志行為、不符合春茶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和管理規范要求而使用該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的行為、侵犯春茶地理標志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等“五個重點問題”查處。另一方面,線上利用12315投訴舉報平臺、網絡監管系統等,加強對電商平臺春茶銷售的動態監管。
據悉,2019年以來,安徽省已經連續6年持續開展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6年來,安徽省各級市場監管(知識產權)部門共查處擅自使用和假冒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及商標等案件64起,罰沒金額21.26萬元。“截至目前,今年的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已經立案調查12起案件。”徐衛平說道。
消費提醒:選購茶葉要查看地理標志和溯源碼
那么,消費者在選購茶葉時如何甄別假冒茶葉產品呢?4月28日,金寨縣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食品藥品稽查專員李開龍以六安瓜片為例向記者傳授了兩招“小技巧”。
“首先消費者在選購時要看茶葉的包裝盒標簽標識是否齊全,是否是正規廠家生產,可以查看企業的生產資質食品生產許可證等。”李開龍提醒,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包裝盒上查看地理標志是否規范,“地理標志上的社會信用代碼是一企一碼,是唯一的。”
另一方面,消費者在選購茶葉時注意查看茶葉的溯源碼,通過掃碼可以了解產業生產日期、生產廠家等信息。“如果沒有產品追溯碼,建議大家慎重選購。”李開龍說道。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