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因為感激,患者給醫護人員點了奶茶、水果。在醫院經歷了一番暖心的“旅行”后,“奶茶”變成了“奶茶錢”,“奶茶錢”最終變成了“住院費”,又回到了患者手里。日前,發生在安醫大一附院的這一幕,讓全網被暖到了。
“小葉醫探”了解到,在安醫大一附院,醫生給患者住院費充值并不是偶然。
“對于一些難以拒絕的紅包,我們為了打消患者的‘顧慮’,要求各科室統一管理、統一登記,通過繳費窗口交到患者的住院費中。”安徽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安醫大一附院黨委書記謝瑞瑾表示,該院從去年起實施了包括作風建設“零容忍”在內的六大提升行動。目前,“紅包”登記已經成為該院的一項制度。
患者:醫生把“奶茶錢”充進了住院費
“當我看到住院費里多了這樣一筆費用后非常吃驚,心里涌進了一股暖流……”4月20日,合肥市民王女士為住院治療的父親充值住院費時,發現賬戶上多了一筆400元的“特殊費用”。
原來,這筆錢是王女士之前為感謝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生和護士的貼心服務,送去的奶茶、水果下午茶 “心意”。此前已經拒絕過醫生付款的王女士沒想到,這筆錢會以這種方式回到自己的手中。今年4月初,因父親身體不適,王女士帶父親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掛了號。在門診外科檢查后,醫生建議暫時不要手術,便幫王女士聯系了該醫院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我們直接轉科過來的,也沒再辦理一些其他手續就直接住院了。”王女士坦言,父親在呼吁與危重癥醫學科住的半個月,深切感受到醫護人員的貼心服務,“我當時就很單純的想法,中午時候我看他們還在辛苦加班,就想點一些水果奶茶,想讓他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王女士告訴記者,就在下午茶送到沒多久,住院醫生便拎著東西送了回來。“我們就說東西點都點了,不吃就浪費了,誰知道當天主治醫生就把錢給我們充值到住院費里了。”王女士說,在看到充值記錄后她便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發到了網絡上,“沒想到很多人都留言說遇到過類似的暖心事,為他們點贊。”
醫生:拒絕不了的“心意”會登記退回
安醫大一附屬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醫師尤青海是王女士父親的主治醫生。據他回憶,當天在聽到科室同事說退回病人家屬送的下午茶又被送回來后,自己正在基層講課,“家屬說都已經買過了,不吃會浪費,我就想著就當我請同事們喝個下午茶,免得辜負病人的信任。”
從外面趕回醫院后,尤青海便直接去了住院充值的窗口,把下午茶的費用充值到了家屬的住院費里。“我當時也不知道多少錢,我讓同事估算了下,肯定往多點算,不能讓家屬承擔這個錢。”尤青海坦言,其所在的科室老年人居多,平均住院年齡超過了80歲,“很多老人都是千里迢迢過來看病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先進的技術治療患者,不能讓他們還要花這些冤枉錢。”尤青海坦言,除了水果點心之外,確實有一些家屬會給他們塞紅包。
“這個我們是絕對不會收的,實在無法拒收的科室護士長會第一時間登記,充進患者的住院費里。”尤青海稱,作為科主任,他一直以來對科室醫護人員的醫德醫風管理有著嚴格的要求。同時,醫院對醫德醫風管理方面對科室和個人實行“一票否決”制,一旦出現問題將無法參與評優評先。
“患者才是最需要營養的,每次給我們水果、牛奶等,我們都會拎還給病人。”安醫大一附院主管護師周鳳說。
醫院:建立紅包登記制度“巧”退紅包
“小葉醫探”通過走訪了解到,在安醫大一附院,對紅包進行登記的不止呼吸科。目前, “紅包登記”已經成為該院的一項制度。對于一些難以拒絕的紅包,會交由護士長統一進行登記,轉入患者的住院費中。
“從患者的角度來說,好像不送個紅包心里不踏實,認為只有醫務人員收取‘紅包’后才會盡心盡力給患者醫治。但從醫院角度來說,我們是不允許收受患者紅包和禮品的,對于一些難以拒絕的紅包,我們為了打消患者的’顧慮’,要求各科室統一管理、統一登記,通過繳費窗口交到患者的住院費中。”在安徽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謝瑞瑾看來,祛除“紅包”頑疾需要綜合施策,“堵和疏”并舉。在設立嚴格紅線同時,還應該通過管理制度改革,從而讓患者有更好的就醫感受。
公立醫院怎樣更好的服務患者?作為醫院管理者,謝瑞瑾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他介紹,醫院將每年的3月份確定為“醫德教育月”、4月份為“優質服務月”,圍繞不同的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從去年開始,該院實施了包括黨的建設“零距離”、醫療服務“零投訴”、醫療質量“零賠付”、作風建設“零容忍”、運營管理“零浪費”和平安醫院“零事故”等在內的六大提升行動,著力打造一所醫療質量過硬、醫療技術拔尖、醫療服務高效、醫院管理精細、滿意度較高的“有溫度的醫院”。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小葉醫探”工作室出品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徐琪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