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學校里的綠化帶、花壇里種什么?蕪湖一中的答案別具一格:種小麥。
4月22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蕪湖一中的校園,在花壇和綠化帶上和隨處可見一片片綠色的冬小麥。谷雨剛過,小麥正是抽穗揚花時,校園如同田園一般生機盎然。
大皖新聞記者從學校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在2023年入冬前,在一中李平校長的帶領下,該校師生一起在學校的綠化帶、花壇中播下冬小麥的種子,一同見證著麥苗的發芽,長高和抽穗。無論是陶行知雕像邊、教學樓門前和通往食堂的行道兩旁,都是生機勃勃,向上生長的冬小麥。
平日,老師們利用課間,帶領同學們觀察冬小麥的生長變化。到了谷雨,小麥旗葉都已經長出,進入了孕穗期,營養生長基本停止,葉面積達到最大值,是小麥長速最快的時期。此時要注意防治病蟲害,小麥孕穗拔節期,由于溫度升高,降雨量增加,病蟲害發生逐漸加重,還要注意查看病蟲害發生情況。一中生命之窗生物社團師生記錄監測的苗情和長勢,及時查看病蟲害情況的發生。風云地理社團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氣象數據采集,了解氣象變化對小麥生長的影響。一米陽光生物社對小麥秸稈長度測量,預算可利用的廢棄秸稈能源。
“現在校園里到處一片綠色,同學們在課間摸一摸郁郁蔥蔥的小麥,看著充滿希望的小麥地,不僅可以極大緩解學習壓力,也了解了農作物的生長,了解糧食的來源,識一識五谷。在綠化帶和花壇種小麥,又節省了花卉的開支。冬小麥的麥芒筆直向上,收獲的季節正是我們同學們高考收獲理想的時刻。學習也和種植一樣,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辛勤勞動付出、才能有所收獲?!笔徍恢袌F委書記、政教處副主任楊祥對大皖新聞記者介紹說。
除了在綠化帶和花壇種植小麥外,蕪湖一中還在學校里開辟了20多畝興樸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種油菜、無花果、冬桃、月季、桑樹,自建校園水域生態系統、立體生態農業、太陽能光伏發電……蕪湖一中多渠道拓展勞動實踐場所,讓學生“動”起來,讓書本知識“活”起來。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