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反復消化道出血、腹水腹瀉,門靜脈高壓綜合癥發展到后期,患者往往意識喪失、胃部大出血甚至死亡,但對復雜的門靜脈高壓癥卻一直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
4月22日,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介入科呂維富、侯昌龍團隊成功為一名病情復雜的門靜脈主干血栓伴海綿樣變患者實施超聲內鏡輔助下的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TIPS)手術治療,成功建立肝臟血管分流通道并讓曲張的食道血管止血,患者此前反復消化道出血、腹瀉的癥狀得到極大緩解。
多地尋醫未果 保守治療效果不佳
25歲的小龐因反復消化道出血、腹瀉,今年1月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介入科門診就診。此前小龐已輾轉北京上海等地多家三甲醫院,最終確診為門靜脈血栓及海綿樣變。
門靜脈高壓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的門靜脈系統壓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最常見的病因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腹水、脾大被認為是門靜脈高壓的三大并發癥。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一種治療門靜脈高壓并發癥的高難度介入手術,醫生在X光引導下采用極微創方式,體表僅有5毫米的傷口,在人體的肝靜脈與肝臟的門靜脈之間建立分流通道,從而降低門靜脈壓力以達到控制出血和腹水的目的。
這項技術難度高、風險大、并發癥多,需要醫護人員擁有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小龐前期輾轉多地醫院,接受藥物治療但效果不理想。
難度大、創傷小,TIPS治療恢復良好
據介紹,中國科大附一院介入科團隊已擁有千余例TIPS手術治療經驗,該部門主任呂維富、侯昌龍帶領團隊充分評估病情后,討論擬定了多套介入手術方式。
小龐才25歲,如何盡快緩解癥狀、減少手術創傷、保證生活質量,成為擺在團隊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在與患者和家屬進一步溝通后,團隊決定采取手術難度大、創傷小的方案:經皮經肝穿刺球囊輔助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及胃冠狀靜脈栓塞術。
手術在局麻下歷時1個半小時完成,分流通道成功建立,患者出血的食道靜脈被成功栓塞,手術獲得成功。術后第5天,小龐順利出院。近期,小龐來院接受隨訪,狀態良好,沒有再出現消化道出血和腹瀉的情況。
多途徑精準分流,為更多疑難雜癥治療帶來希望
門靜脈主干血栓及海綿樣變的患者,往往正常的肝臟血管管腔結構已消失,尋找恰當的分流靜脈并成功建立通道是介入手術的第一大難題。此類手術危險高并發癥多,也一度成為TIPS手術禁忌癥,很多醫院對此類患者都束手無策。
中國科大附一院介入科團隊多年來不斷開展醫療技術創新,通過創新性采用經皮經肝、經脾、經側枝血管、聯合經腹經腸系膜靜脈等多途徑精準分流的理念和技術,極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近10年來,中國科大附一院介入科團隊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已成功完成TIPS手術1200余例,手術量和成功率均位于全國先進行列。大皖新聞記者葉曉 徐琪琪 通訊員 費一鵬 周春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