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一張長桌,兩條板凳,一臺縫紉機,一個針線包……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五點到六點,走進安慶師范大學西苑第二食堂就能看見食堂副經理楊友弟在縫紉機前忙碌的身影,這是安慶師大衣物便利站"上線"后的常態。
4月16日,大皖新聞記者采訪獲悉,上個月,該衣物便利站"主駐裁縫"楊友弟和食堂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創辦了該站點,為學校學生提供免費修補衣物和熨燙服務,一個月內已經縫補衣物近200件。
楊友弟與同學交流衣服縫補問題。
創辦免費便利站,滿足學生衣物修補需求
"經常在社交平臺上看見學生們詢問哪里能夠修補衣物,我們便決定開設一個衣物便利站為學生提供零距離服務。"談及開設便利站的初衷,楊友弟表示,了解到大學生常有對衣物修補的需求,他們便決定為學生做好"后勤"服務。
考慮到對衣物縫補技術的要求,食堂本想聘請一名專業裁縫來為學生服務,但楊友弟力薦自己。今年43歲的楊友弟有過9年的裁縫經驗,曾是一名專業的私人定制服裝設計師。
原以為可以一直從事喜愛的縫紉工作,但2007年,楊友弟女兒的出生讓她決定暫時放下針線,帶著孩子返回老家安慶。2019年,楊友弟來到離家不遠的安慶師范大學西苑食堂,做起了一名打票員,由于業務能力出眾、為人踏實肯干,短短三年便從打票員晉升為食堂副經理。
楊友弟正在為學生縫補衣服。
近十年的縫紉手藝重新有了用武之地
"便利站的設置,讓我將近十年的手藝重新有了用武之地。"楊友弟稱,得知自己會針線活后,食堂便立即購買了一臺全新縫紉機并"邀請"她擔任主裁縫一職。
"縫紉機是我親自挑選的,與之前工作時用的同一款。"楊友弟坦言,重新坐在縫紉機前就像與久別的老朋友重逢。肌肉是有記憶的,即使許多年沒有踩過縫紉機,曾經夜以繼日的練習早已讓縫補技巧熟稔于心。
楊友弟將縫補好的衣服交給學生。
除了縫補衣物,楊友弟每天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為食堂的各類事情忙碌,監督食堂食品安全,倉庫進出貨檢查、驗貨、留樣及各種臺賬……楊友弟稱自己即使再忙也不會舍棄縫補衣服的一小時。"看見學生們就像看見自己的孩子,能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很值得。"
"衣服交給她補,我們很放心"
為了避免衣物熨燙時沾染桌面上的油漬,每天"開工"前楊友弟都會將提前準備好的桌布平鋪在衣物熨燙桌面上,縫補結束后再將桌布收起疊好。"食堂的桌椅難免會沾有油污,墊上桌布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衣物的干凈整潔。"將事情考慮得面面俱到,不僅是學生,食堂工作人員也對楊友弟贊不絕口。
不只學生群體,食堂工作人員也是楊友弟的"常客"。"無論是工作服還是私人服裝,楊經理都‘來者不拒’。"一名食堂員工說,工作時難免會遇到磕碰,工作服偶爾受損,但現在只需要喊一聲楊經理便能解決問題。"她為人隨和,縫補細致,衣服交給她補,我們很放心。"
不合身的衣服、開線的書包、破損的玩偶……便利站開設以來,每天至少收到五件衣物修補"訂單"。"將最好的服務帶給學生,是便利站開設的初衷,也是我縫補技巧最大價值的展現。"楊友弟說。
食堂經理代振輝表示,從各類縫補絲線到縫紉配件等,今后便利站將不斷完善操作設施,將楊友弟的手藝發揮最大價值,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增值服務。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通訊員 屠西穎 王優菲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