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30日,農歷甲辰二月廿一。當日上午,“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文化公益活動之“二月篇:西澗入城東流去”研學游活動在該市西澗湖畔的觀潮閣啟程。
因當日是周六,此次活動引來眾多大中小學生和熱心文化愛好市民參與和追捧。滁州文史專家周惟熙老師帶領大家循著“觀潮閣-上水關-奠枕樓”線路,邊走邊講解,共同感悟滁州古城的文化底蘊。
西澗湖畔觀潮閣。
觀潮閣下,文人雅集。畫家吳德慶現場揮毫潑墨寫意《西澗春潮》,解放小學的學生們吟誦《滁州西澗》。唐代詩人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創作的寫景七絕《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名句,詩情濃郁、意境幽深,讓滁州西澗名揚天下,也讓滁州城世人皆知。進入新時代,滁州市在西澗湖東側建觀潮閣,西眺湖水碧、東覽滁州城,成為滁城人民休閑好去處。
文史專家周惟熙先生在作文化宣講
上水關前,灰石疏豁。上水關始建于宋代嘉定年間,明代嘉靖年間重修。“嘉定十年滁守……節制”,關口孔圈嵌磚的刻字,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游覽上水關,頓覺古風席面,頗有古道雄風的既視感。大家聆聽著講解,追隨著歷史的痕跡,慢慢體會西澗水流淌古關口的悠悠風韻。民間收藏家汪慶才在此展示了他收藏的古城磚上的刻字,并現場拓字送與參加活動的學生們。
解放小學的同學們吟誦唐詩《滁州西澗》。
奠枕樓上,追憶往昔。此樓為歷史名樓,南宋抗金名將辛棄疾任滁州知州時所建,并于此留下名篇佳作。“華胥夢,愿年年,人似舊游”,滁州市朗讀者協會的文藝志愿者在此吟誦辛棄疾詞作《聲聲慢·旅次滁州登奠枕樓作和李清宇韻》。“奠枕樓頭風月,駐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滁州學院文傳學院大學生們則齊聲誦讀辛棄疾詞作《西江月·為范南伯壽》,書法家孫運匯則現場同步書寫詞作。奠枕樓見證了辛棄疾心系黎民倉生的為民情懷,其與民同心同力同樂的精神至今猶在。
滁州學院文傳學院大學生朗誦辛棄疾詞。
3月9日,“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開展了首站活動。大皖新聞以《千年古滁州源頭何在?“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帶你揭秘》為題報道了該活動全過程,引起當地市民廣泛關注。
收藏家汪慶才先生在展示古城磚上的刻字并現場拓片。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滁州古城行走”研學游活動,既感受春日自然,又感知歷史文化,寓學于游,其樂無窮。從正月篇的古城探源走到二月的西澗東流,我對滁州的認識和情感在不斷加深,也越來越深愛這座人文厚重的古城了。”滁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大一學生季玉兒同學說。
畫家吳德慶先生(左二)現場作畫《西澗春潮》。
據了解,“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延續農歷時節,一月一主題,通過精心設計研學路線,助力滁州古城文化傳播、傳揚、傳承,啟迪莘莘學子于社會實踐中漲知識,強本領,增才干。
活動由滁州廣播電視臺、滁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聯合主辦,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會、滁州學院皖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提供專家支持,滁州市作家協會、滁州書畫院、瑯琊區關工委、亭城讀書會等單位給予協辦。
“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二月篇活動掠影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通訊員 曹禮穎 (滁州學院供圖)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