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對維護我國生態、糧食和水資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為推動我省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提供法治支撐,安徽省司法廳制定了《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于4月1日至4月30日公開征求公眾意見。
明晰濕地保護各部門職責
該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濕地保護協調工作,明確有關部門濕地保護的職責分工和執法邊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水行政、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主管部門建立濕地保護協作和信息通報機制,加強部門間濕地保護工作協同聯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濕地資源的監督管理,負責濕地保護規劃和相關地方標準擬定、濕地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流、湖泊范圍內濕地的管理、保護和修復等工作。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濕地的管理、保護和修復等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承擔本行政區域內濕地資源確權登記工作,會同林業主管部門開展濕地資源調查評價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承擔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有關工作,組織協調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承擔本行政區域內濕地生態農業保護發展,組織開展濕地及周邊種植養殖、濕地農業種質資源以及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管理等工作。
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當避讓濕地
該草案征求意見稿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對名錄范圍內的濕地設置保護標志,標明濕地名稱、濕地類型、保護級別、保護范圍、提示內容、管理單位和舉報電話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涂改、擅自移動濕地保護標志。
此外,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嚴格控制占用濕地。禁止占用國家重要濕地,國家重大項目、防災減災項目、重要水利及保護設施項目、濕地保護項目等除外。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當避讓濕地,無法避讓的應當盡量減少占用,并采取必要措施減輕對濕地生態功能的不利影響。
在臨時占用審批方面,建設項目施工確需臨時占用濕地的,應當依據土地管理、水、森林、草原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臨時占用濕地的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二年,不得在臨時占用的濕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臨時占用濕地期滿后一年內,用地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恢復濕地面積和生態條件。臨時占用濕地的審批部門應當對用地單位或者個人恢復濕地的情況進行監督。
鼓勵優先安排當地居民參加濕地管護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根據本省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保護需要,依法將濕地納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或者自然公園。安徽將支持鼓勵濕地利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利用活動進行分類指導,鼓勵單位和個人開展符合濕地保護要求的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等活動,適度控制種植養殖等濕地利用規模。鼓勵優先安排當地居民參與濕地管護。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充分考慮保障重要濕地生態功能的需要,優化重要濕地周邊產業布局,采取定向扶持、產業轉移、吸引社會資金、社區共建等方式,推動濕地周邊地區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與濕地保護相協調。
同時,明確禁止下列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的行為主要包括開(圍)墾、排干自然濕地,永久性截斷自然濕地水源;擅自填埋自然濕地,擅自采砂、采礦、取土;排放不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濕地的廢水、污水,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過度放牧或者濫采野生植物,過度捕撈或者滅絕式捕撈,過度施肥、投藥、投放餌料等污染濕地的種植養殖行為等。
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人應負責修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原則,對具備恢復條件的原有濕地、退化濕地等,因地制宜采取污染防治、土地整治、自然濕地岸線維護、河湖水系連通、植被恢復、動物保護等措施,恢復濕地生態功能;按照濕地保護規劃,因地制宜采取水體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復、動物保護等措施,增強濕地生態功能和碳匯功能。禁止違法占用耕地等建設人工濕地。
該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濕地生態補水、水位調控協調機制,充分考慮水資源稟賦條件和承載能力,合理配置水資源,保障濕地基本生態用水需求,維護濕地生態功能,組織開展濕地修復。編制水資源規劃應當在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合理滿足生態需水。
記者了解到,因違法占用、開采、開墾、填埋、排污等活動,導致濕地破壞的,違法行為人應當負責修復。違法行為人變更的,由承繼其債權、債務的主體負責修復。因重大自然災害造成濕地破壞,以及濕地修復責任主體滅失或者無法確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修復。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