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29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對近日印發的《關于推進全省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政策解讀。記者獲悉,安徽將以總投資超6000億元的水網先導區建設項目為抓手,加快建成“縱橫江河擔綱、交錯水系織目、湖庫閘站系結”的水網總體布局,全面提升水災害防御、水資源調配、水生態修復能力。
到2035年,基本實現安徽水利現代化
據介紹,我省用全國占比2.61%的水資源量保障了全國占比4.24%人口的用水需求,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水利建設、河湖長制等多項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意見》依據國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在《安徽省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安徽省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安徽省水網先導區建設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梳理選取在建項目及建設需求迫切、基本契合當前國家投資方向的2027年前擬建重點項目,估算總投資6000多億元,主要涉及水安全保障、水資源配置、民生水利、水生態保護、智慧水利等5個方面,加快構建系統完善、安全可靠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
《意見》明確3個時間節點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省級現代水網先導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省現代水網骨干工程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到2027年,省、市、縣三級水網建設協同有序推進,全省現代水網格局總體形成。 水安全保障體系更加牢固,3級及以上堤防達標率及大中型水庫水閘安全達標率均達到90%以上。水資源配置體系更加優化,萬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2%。民生水利保障體系更加堅實,供水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實現農村24小時穩定供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9。水生態保護體系更加健康,水土保持率達到92%。智慧水利體系更加有效,水利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基本實現安徽水利現代化,省、市、縣三級水網協同融合,基本實現江河安瀾、河湖美麗、人水和諧。
實現農村24小時穩定供水
《意見》還明確重點任務,包括構筑六大體系和深化水利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共7個方面、20項具體任務。
構筑更加牢固的防洪安全體系。優化防洪總體布局,系統提升江河泄洪能力;加強江河湖庫洪水調蓄場所建設,增強蓄洪調洪能力,掌握流域洪水防控主動權;結合長江、淮河、新安江干支流及巢湖等治理和控制性工程建設,持續完善合肥、蕪湖、蚌埠、安慶、淮南市及歙縣等城市防洪體系,持續推進長江、淮河流域重點澇區排澇能力建設;增強洪澇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御轉變。
構筑更加優化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管理,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強化地下水取用水總量和水位“雙控”,全面提升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加快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建設,完善安徽水網主骨架大動脈,加大市、縣水網建設,推進全省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統籌水網多元融合發展,推進水利與航運、現代農業、文旅、能源產業布局等融合發展。
構筑更加堅實的民生水利保障體系。分區分類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改造,夯實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供水基礎,實現農村24小時穩定供水。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