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22日上午,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安徽郎溪磨盤山遺址入選。
磨盤山遺址的發掘單位是南京大學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項目負責人是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趙東升。結果揭曉后,大皖新聞記者電話聯系趙東升,對于在發布會現場聽到磨盤山遺址入選后是怎樣的心情,他表示,“前面不管怎么努力,付出了多少東西,聽到之后還是很平靜的。有時候覺得很難,有時候又覺得很自然?!?/p>
趙東升2014年就開始參與磨盤山遺址的發掘工作,到2024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他表示,“正好是十年,十年磨一劍吧?!彼嬖V記者,磨盤山遺址新一輪的發掘工作會在今年3月底會開工,他也會很快回到磨盤山。
磨盤山遺址2023年度發掘區
磨盤山遺址發現的馬家浜文化晚期玉璜
磨盤山遺址位于安徽省郎溪縣飛鯉鎮新法村,坐落于皖南最大湖泊——南漪湖的東岸。
在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布會上,專家介紹,磨盤山遺址溝通著長江水系和環太湖水系,使得該遺址正處在重要的地理節點上,以往這個地區未做過深入的工作,差不多是工作上的空白地區,因此本項考古工作發掘填補了長江下游文明化進程研究的地域空白。
這個遺址保存的非常好,現存面積60000平方米,是皖東南地區的一處中心聚落,該遺址1970年發現,2015、2016、2023年南京大學聯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進行了三次發掘,三次發掘均選擇在西側的遺址核心區進行,發掘面積總計1640平方米,發現了自馬家浜文化、經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以及夏商西周到春秋時期的連續文化堆積,成為長江下游地區文化演進研究的典型范例。
最重要的發現是馬家浜文化晚期至崧澤文化時期的土臺墓地,共清理這一時期的墓葬300多座,墓葬數量和密度在同類遺址中非常少見,成為文化演進、社會組織結構、社會分工和等級分化研究的重要材料。
磨盤山遺址的發掘和研究,還可成為探討崧澤文化圈和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參考。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圖片來源“文博中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