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面向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亟需培養兼具應用能力和創新潛力的高質量科技人才,使他們能夠有效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痹诮衲甑娜珖鴥蓵?,全國政協常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永飛關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他建議要著力培養高質量科技人才,有效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鄭永飛介紹,在考察調研中發現,我國在應用型科技人才培養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例如,教育、科技、人才與產業發展脫節,學生前赴后繼發表論文、申報專利,但轉化和應用效率低下。缺少對學生操作動手技能的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等。
為此,鄭永飛從分層級建立高質量科技人才培養機制、系統性培養科技人才創新能力、按需求提升科技人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閉環式推動科技人才創新和應用互促共進等四個方面提出建議。
具體來講,構建國家相關部委、教育機構、科研機構、行業、企業多維度參與的高級別、跨部門、分領域的科技人才培養協同機制,健全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多鏈”深度融合的政策體系。完善相應的配套實施細則和實質性的細化措施,確保科技人才培養政策落實到位,也為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培養人才提供一定的政策調整空間,發揮“宏觀意見+微觀細則”政策搭配模式的靈活性優勢。
鄭永飛表示,可以按照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不同層次,設置科技創新能力課程,將科技創新能力納入學生評價體系,并逐步提高權重,破除“唯分數”頑瘴痼疾。扭轉重復刷題、偏題怪題等傾向,將核心素養培育貫徹落實到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課程建設中,重視拔尖創新人才的“早發現、早培養”。將創新、創意、創業精神的“三創”教育納入職業教育全過程,鼓勵學校聘請技能大師、能工巧匠進校園靈活任教,培養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新時代工匠大軍。
“要轉變在黑板上‘修機器’‘蓋房子’等‘紙上談兵’的教學方法,改革‘修完學分再實習’的培養模式,打造包括教學空間、科研設施、技術經驗、應用場景在內的‘真實世界’,邊實踐、邊培養、邊應用,提高人才培養與科技實踐、產業應用的耦合度?!编嵱里w說,要實施符合地域特色、緊跟產業需求的培養方式,開展人才靶向培養,將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的實踐經驗及時融入到課堂教學和教材建設中,精準對接人才供給和產業需求。
鄭永飛還建議,打造創新賦能人才培養、人才激活創新效能,產業引導人才培養、人才推動產業飛躍,創新契合產業需要、產業應用創新成果的正向“人才-創新-產業”閉環生態圈。通過應用型科技人才有機銜接科技研發和轉化應用,打通從原始創新到產業應用的關鍵一環,推動“從0到1”的科技創新、“從1到10”的技術研發、“從10到100”的產品研發,最終實現“從100到10000”的產業發展,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真正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支撐效應。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劉旸 文/圖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