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7日晚,全國兩會安徽新聞中心舉行第五場集中采訪。全國人大代表彭壽、徐淙祥分別就新質生產力、鄉村振興等熱點接受媒體提問。
全國人大代表彭壽:培育打造新材料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在談到玻璃新材料產業最新科技創新成果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黨委書記、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自豪地說,“我們自主研發的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為柔性顯示提供支撐,為未來的顯示產業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材料;前不久銅銦鎵硒發電玻璃光電轉化率提升至20.4%,再次刷新世界紀錄,為雙碳戰略提供很好的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彭壽。
“我們要用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用成果轉化催生新質生產力。推動創新鏈、工程鏈和產業鏈的三鏈融合,讓我們科技創新的成果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彭壽在談到未來發展時說,用新質生產力來為產業服務,將來為電子、能源等領域提供玻璃新材料的支持。
傳統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石,但傳統產業需要發展,如何讓傳統產業煥發青春?彭壽表示,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和高端化,使傳統產業更好地轉型升級,提高傳統產業的附加值,通過統籌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業態創新,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培育新材料領域更多的新質生產力。
彭壽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因地制宜,比如安徽是資源大省,安徽的新能源“新三樣”發展非常好,在新能源和“新三樣”上要保持量的可控和質的有效提升,用創新來持續解決行業、產業難題,真正做到將安徽制造變成安徽創造,“發揮安徽優勢,鍛長板補短板,做好供應鏈、產業鏈。”
全國人大代表徐淙祥:讓更多年輕人成為鄉村振興主力軍
在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有一所農民田間學校,部分貧困戶學員已經成長為科技示范戶,有的還被推選為村干部和鄉鎮科技致富帶頭人。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太和縣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基地黨支部書記、太和縣種糧大戶協會會長徐淙祥帶來了關于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提出要從頂層設計加強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事業快速高效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徐淙祥。
作為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淙祥在采訪中表示,現在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期,科技賦能農業體現在機械化耕作、科技化管理、產業化發展、訂單化出售等多方面,要進一步通過先進的機械、技術以及農業生產資料等,實現旱灌澇排和旱澇保收。
“以前種地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勞力投入比較大,現在的農業是高科技產業,不但需要有知識、懂技術,還要善經營、會管理。”徐淙祥表示,鄉村振興工作中,應當讓更多年輕人成為新農人、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種糧要從高產、優質、節本、增效等方面入手,用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實現可持續發展。”談及未來的工作,徐淙祥說,合作社今年計劃通過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改善品質、節約成本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小麥畝產。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姚一鳴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