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靈芝素有“諸藥為各病之藥,靈芝為百病之藥”的良好美譽,被列為“十大皖藥”之一,《道藏》收錄“深山靈芝”為中華“九大仙草”之一。“諸藥所生,皆有境界”,安徽省大別山脈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靈芝的優良品質和藥用價值。
日前,安徽中醫藥大學彭燦教授領銜的深山靈芝研究團隊,依托教育部省部共建安徽道地中藥材品質提升協同創新中心,以及安徽省鄉村振興協同技術服務中心科研平臺,突破靈芝產業技術瓶頸,首次從腸道菌群與代謝互作角度探討了靈芝預防治療肝病的機制,并實現了在23.9 分鐘內完全分離37種脂肪酸甲酯。團隊先后在中科院一區TOP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和《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表2篇科技論文,并積極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產品創新,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
《本草綱目》云:靈芝“治愈百病,其功能應驗,靈通神效”,但其具體適應癥尚不清晰。研究團隊基于靈芝“苦平”藥性,圍繞靈芝在肝病防護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肝臟為人體主要的藥物代謝器官,在調節和控制營養吸收、代謝、解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當機體受到有毒有害物質侵襲并超出肝臟解毒能力范圍時,便會逐步發展為肝纖維化等慢性疾病,嚴重時甚至會轉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研究結果表明,靈芝提取物能夠有效改善肝纖維化大鼠的肝功能狀態和大鼠精神、減輕炎癥反應、減少肝臟膠原纖維沉積,回調血液、肝臟代謝異常以及腸道菌群的紊亂等肝損傷癥狀,通過“肝-腸軸”發揮顯著的保肝護肝功能,研究首次從腸道菌群與代謝互作角度探討了靈芝預防治療肝病的機制,從而為靈芝的應用和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靈芝孢子粉是靈芝成熟后,從其菌蓋下的菌管中彈射出的細小孢子,是靈芝的種子,具有靈芝的全部遺傳物質。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靈芝孢子粉獨立于靈芝子實體,逐步成為靈芝新的藥用部位,但是與靈芝子實體在性狀、有效成分及臨床應用等方面均存在差異,且靈芝孢子粉目前尚無國家藥品標準。目前,對靈芝藥用品種(赤芝和紫芝)的孢子粉化學成分研究相對薄弱,質控體系方面則更為模糊,限制了孢子粉的臨床應用。
研究團隊首次全面系統地鑒定分析了靈芝孢子粉中的142種化學成分,包括55種脂質(3種甘油酯、21種磷脂、4種糖脂、5種甾醇、22種脂肪酸)、25種三萜類化合物、10種生物堿、27種有機酸和25種其他化合物,為靈芝孢子粉全成分分析和與藥品標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參考借鑒;同時還建立了一種脂肪酸含量測定的方法,實現了在23.9 min內完全分離37種脂肪酸甲酯,方法操作簡單、安全高效、成本低、重現性好,為其他中藥提取物中脂肪酸的含量測定提供了一種快速高效的方法。
2023年,靈芝被正式納入“藥食同源”,讓靈芝從“醫藥應用”走向“食品應用”。但是,食品和藥品的功能和定位不同,食品強調其“味”,藥品著重其“效”,靈芝因其“味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在食品領域的應用。研究團隊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對靈芝子實體浸提液進行處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靈芝浸提液“味苦”的缺陷,有效提高了靈芝浸提液的適口性,同時還提高了靈芝主要活性成分靈芝多糖和靈芝三萜的含量,增強其抗氧化效果,制備得到的靈芝酵素茶飲料風味獨特、口味宜人、活性成分含量高。該項技術獲得中國發明專利授權,為靈芝在食品領域的應用及產品開發提供了新思路,為安徽省深山靈芝產業發展增添動能。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通訊員 劉晨 葉蘭蘭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